都市报新闻摄影 关注民生是根本
杨峰 刊发时间:2010-05-19 15:26:14 来源: [字体: ]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媒体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媒体责任,支持舆论监督,鼓励和支持中国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2008年度的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中,大河报摄影记者分别获得不同类别的金、银、铜三项大奖。这三幅照片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反映当代民生的,所以我认为:都市报新闻摄影,关注民生是根本。

一、都市报新闻摄影内容是民生新闻,百姓新闻

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波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为了当前必须完成的三项重大任务,对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掉以轻心。而在这三项任务当中,最关键的是保民生。无论是体现发展目的还是破解发展难题乃至走出经济困境,关注民生是关键,是核心,是根本。

大河报的办报思路有两句话,第一,采缤纷天下事,录寻常百姓家。第二,贴近读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大河报走进城镇的千家万户,在市民心中落户,因而新闻内容、表现形式、风格都不同,她以精湛明快的民生新闻受到百姓的厚爱。所以,办报14年以来,已成为世界百强。

作为都市报的新闻摄影更是要把镜头对准老百姓,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是对全国新闻媒体的一次重大考验,怎样报道这次事件,事关老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既让消费者了解真相,又要关注事态发展,成为记者的重大使命。   2008921日,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刘集乡冉老庄村奶牛养殖基地,几家养牛场,奶农把被拒收的几十吨牛奶倒在了场门前的路沟里,这是自三鹿奶粉事件牵扯到更多乳品企业以来,一些乳品企业或停产或暂停收购鲜奶。奶农只得忍痛倒奶。摄影记者平伟迅速赶到现场把这一触目惊心的场面拍摄下来,画面中奶农光着膀子,把新鲜的牛奶无奈地泼了出去,让人心痛,让人震撼!报纸刚刚投出,读者反响十分强烈。纷纷打来电话:谴责事件的制造者,表示支持媒体更加深入报道这一让人痛心、让人憎恶的“毒奶事件。这幅名为《奶农忍痛倒奶》的照片获得了08年度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科技新闻类单幅的金奖。

这次报道体现了大河报三贴近的原则,表现出高格调,开放型的办报思路和多功能,雅俗共赏的办报特色。

二、都市报新闻摄影面对的重要的命题:社会责任

几年来,大河报对民生新闻报道取得了很大成绩。做好民生新闻,切实服务群众已成为我们全体编采人员的共识。都市报就是要把做好民生新闻视为决定媒体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不管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对民生新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从认为民生新闻就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到群众关注的事,到与群众根本利益相关的事,从迎合群众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对民生新闻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摄影记者深入第一现场,抓取生动、真实、鲜活的镜头,对民生新闻和报道更加深入,更加及时,更加准确。镜头对准市民,力求找到“治疗”普通百姓 “心病”的良药,争做广大市民的知心朋友。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报纸是读者的公仆。

在目前经济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保增长,保稳定的紧迫性与必不可少性是毋庸置疑的。关注民生是走出经济困难,战胜经济困难的信心的沃土,力量的源泉。如何能让群众有信心,如何能把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这又依赖于我们对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和切实解决。比如说经济危机给就业带来的困难,我们首先不回避,正视就业难的问题,媒体有责任反映出来,政府就会通过政策的安排,利益的调整,措施的完善,逐步得到解决。

2008124,两万余名应聘者拥向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参加08年最后一场招聘会,由于求职者过多,场面几度失控,人才交流中心大门被挤坏,多名学生被挤倒在地上,有关专家分析,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的不利影响造成众多应聘者求职心切。怎样客观地报道这一事件,摄影记者白周峰没有去拍求职急切的眼神,没有去拍应考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制高点,拍了那些应聘者潮水般地涌向了人才交流中心大门,门外千军万马,势不可挡。门内保安倾尽全力去堵门。一推一堵,在力量交汇之处形成了视觉中心。让人感觉到就业的一个“难”字!视觉独特,画面冲击力强,这幅题为《挤破大门“抢饭碗”》的照片获得了08年度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铜奖。照片发出后,郑州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研究部署一系列措施,缓解就业难的问题。越是经济困难时期,越要有战胜困难的力量。但信心何来,力量何在,光靠喊是喊不出来的,鸵鸟策略,回避困难,视而不见是不行的。优秀的新闻图片往往一图胜千言。这张照片瞬间的成功之处就是把就业难的问题彻底反映出来了。政府采取措施,对就业的民生问题切实解决,老百姓看到了照片,也会理解政府的难处,会拓宽思路,寻找其它更多的就业门路。

实践证明:新闻照片必须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社会责任。每一位摄影记者都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份社会责任。

三、都市报新闻摄影是沟通党和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桥梁

大河报选择了政府和群众都关心的焦点、热点事件,把报纸的单向传播变为吸引读者参与的社会活动,架起了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桥梁。既传达了政府的意图,也吸引了群众积极参与。既为政府分忧,又替百姓解难。

   许多摄影记者面对民生新闻不知道从何入手,不知道怎样去拍,其实这是一个认识问题,拍什么,不拍什么,如何拍,都要考虑社会影响,社会效果,考虑是否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处于改革阵痛期、社会转型期,新闻报道要致力于解决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民生方面的新闻图片不能满足于报道生活琐事,要从更高的层次来分析百姓生活,找出党的政策与百姓之间的关联点。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处理好“迎合与引导”的关系,“报道与炒作”的关系。摄影记者要讲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新闻报道中彰显社会责任、传递人文关怀。某地摄影记者守着水坑拍摄路人摔倒的场面,这就违背了职业道德,违背了做人的道德。

   200813下午,在郑州街头,30多名工人堵住欠他们12.2万元工钱的某市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板的豪华座驾,价值百万元的奥迪A8L轿车,讨要工资。直到晚上9时老板还是没有兑现工资,民工们围车打地铺,准备在马路上过夜,不给钱,不放车,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工人们义愤填膺,记者李文波看到此情此景,受良心、责任和正义的触动,用相机拍了下来,帮助他们讨要工资,回家过年。照片第二天见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后经河南省清欠办、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的协调,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18下午6时左右,34名工人终于领到了拖欠的工资,喜悦之情谥于言表。随即,记者拍下了工人们手拿工资的场面,大河报又在头版刊发了欠薪追回的图片,最终工人讨薪事件得以圆满解。《讨薪的民工》新闻图片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获得了08年度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银牌奖和中国新锐媒体摄影大奖。

大河报每年要办无数次这样的好事,益事,善事,广大市民需要她,党和政府需要她,她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市民之间一座不可缺少的桥梁,成为市民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房子、票子、米袋子、菜篮子看起来事小,却反映着他们的生存、生活状态。我们的镜头始终要对准普通老百姓,报纸才能够生存、发展、壮大。

(作者系大河报图片总监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