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要有影响力
霍玮 刊发时间:2010-04-01 10:47:57 来源: [字体: ]
21世纪报纸所面临的背景:
报纸面临几大冲击,媒体竞争烽烟四起。
1、报纸来自于电视的竞争:
电视由于形象性强,其影响力确实超过纸质媒体。由于纸媒体的迟滞,次日才能见报,而电视新闻可以24小时播出,这样的态势,如果报纸没有电视以外的深度,将很难吸引读者。电视对受众文化要求低,连文盲都可以看得懂。

电视以报道的迅速、直观、现场感强、费用低廉等优势,比报纸更胜一筹。
2、报纸来自于网络的竞争:
随着网络的普及,新闻媒体的受众群,开始大量分流。网络媒体的快捷,凸现了网络的优势,突发新闻,很快便可以在网络上显现,网络报道新闻的快捷度,优于任何传媒。
从目前情况看,网络的发展并没有对报纸产生明显的替代效应,但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
网络比报纸的信息更全。美国一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有58%的人选择网络关心竞选,其主要理由是因为网络方便。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无法通过报纸获得他们想要的更多的新闻和信息。另有11%的人说,网络上有其它地方没有的信息。
3、报纸的读者在日渐减少:
美国报纸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的美国年轻人是不读报纸的,但是网络报纸进入了年轻人的世界。在25岁到34岁的读者中,有25%的读者读网络报纸,仅有19%的年轻人读印刷报纸。
60%的网人说,他们已经减少了看电视的时间,三分之一的网人说,他们很少看报纸了。调查表明,五分之一的美国人说,上网减少了他们看报纸的时间,近一半的人说,上网减少了他们看电视的时间。
4、年青人渐渐在远离报纸:
据悉,目前就全球范围内来看,网络已经成为年轻人了解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报纸这一传统新闻出版物在国外的发行量已经逐年下降。而在我国大城市当中,网络对报纸的替代作用已经越发明显。年轻的互联网一代正逐渐远离电视、报纸,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避免地出现老龄化趋势;高学历、高消费等高价值受众的比例也在不断减少!
5、广告覆盖的主流人群开始偏离报纸:
美国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公司发布报告称,18到34岁的人群是广告主最青睐的群体(以下简称"主流人群"),也是广告主最希望媒体能够覆盖的人群,理由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在形成品牌忠诚度。同时,该项调查也发现,如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对电视、报刊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媒体和广告主必须想出新办法来影响他们。但他们平时都是以网络取信息的人群。对报纸的兴趣越来越淡漠。
广告主流群体如今的兴趣点主要在:健康、美体、职场、就业、电脑、互联网、明星、娱乐等方面,他们对政府、政治等严肃新闻的关注程度正在降低。
6、读者的阅读习惯在悄然发生变化:
据调查,20岁到40岁的年轻人,已习惯网络阅读。
随着跨媒体概念的日益流行,许多报刊都在发掘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扩大对年轻读者的渗透。 也就是报纸与网络融合、报纸与电视融合。
在数以亿计的美国网民当中,很多人已经习惯于每天登陆门户网站获取各类信息。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习惯上网浏览新闻,由此导致各报纸的发行量下滑,进而影响到了全年的广告收入。

报纸虽面临巨大冲击,但带来新的革命机遇
1、新的时代,对报纸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报纸为例,部分平面媒体出现了读者流失、发行减少、影响力下降的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纸这种媒体形态就没有了生命力和后续发展的空间。电视、网络媒体的出现,对报纸产生很大的冲击,这就需要纸媒体坚持发展、开拓创新、与新媒体加强合作。
流媒体、网络的优势是快,形象;劣势是比较浅,甚至于粗制滥造,没有深度。报纸的优势是:新闻的真实,是报纸的生命所在,诚信度强,能使报纸做深做透,能挖掘出深层次的内涵。
一张报纸,除了要有读者所需要的大量新闻信息外,要有分量的报道。这需要打名栏目,名品牌,在这个基础上要有名编辑,名记者。缺乏名栏目,名编辑、名记者的报纸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报纸。
报网互动成为报纸发展的走向。也是吸引读者,让读者进行参与,拉回读者的最佳方案。
2、要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必须从体制上进行革新
很快,体制的革命,会出现新的格局,比如,摄影部会改成摄影中心,旗下有网络部,图片库,还有无数的签约摄影记者。预计在5年内,摄影记者将配备摄像机等等。
报网融合成为所有报纸必须要走的路。网络发挥其尖刀兵的迅疾速度,而报纸发挥其有内涵、有深度的报道优势。报纸要想赢得市场,应该走市场化道路,文章好看,可读性要强,内容上为读者或潜在读者服务,并应经常做出一系列有影响、有深度的报道,挖掘深层次的内涵,树立业界的权威。

报纸闯出困境,奔向光明的三大法宝:
报纸闯出困境的第一法宝:引进人才,是打造报纸名栏目、名编辑、名记者的关键。而品牌,是报纸权威性的灵魂。
报纸品牌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最主要的方面的结合:知名度+美誉度。
一张报纸,没有名栏目,很难吸引读者,没有名编辑、名记者很难让栏目有磁性的吸引力。嘉兴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张扣林在集团全体人员大会上说:"没有名栏目、名编辑、名记者的报纸是报纸的悲哀。品牌绝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市场之中的东西,它是在许多市场之外的东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综合体,即作用于市场的一种信念,是报纸从内到外,从产品到经营,从理念到实体等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表现,这种信念,最终会在读者群体中产生眷恋的"品牌效应"。
嘉兴日报在2005年还欠外债2个亿,由于实施了5加1工程,报纸打造5个名栏目,这5个名栏目,靠人才计划完成实施。2005年,他们用30万年薪招来图片总监王芯克,拉开了视觉革新的序幕,人才是打天下、赢得天下的关键,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引进人才,楚材晋用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而且千金买骨,思贤若渴的效应惊动中国,于是,全国的很多博士、硕士、自学成才的名编辑、名记者纷纷来到嘉兴日报麾下。
创新视觉图片运营机制,提高党报的审美价值。推出"镜像""想拍就拍"两大新闻图文故事专栏。他们率先在地方党报中进行视觉图片运营机制,推出"窄报"板式,高薪引进视觉总监,真正实现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用形象直观的新闻图片,讲故事、说道理,形象直观地来打动读者,两个栏目推出后,赢得读者青睐。这些来自于百姓中的新闻,因为讲得都是百姓身边的新闻,是百姓关心的话题,看似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新闻,但由于以小见大阐释的党所要做得的惠民之事,带有普遍的关注度,因而党的政策,通过细小的情节故事,活脱脱地渗透到千家万户,这样的及时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寓教于乐作用。正面引导,使得榜样的力量具有了向心力;批评报道,使得一些社会的不和谐、丑陋、危害社会的可恶,暴露无遗,使得民众为之深恶痛绝,引起社会的共讨伐。真正的做到了党报的耳鼻喉设的作用。
创新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提高党报的使用价值。打造"评论新闻"版。2007年1月,嘉兴日报社以"四不问"(不问学历、不问年龄、不问性别、不问背景)的创新勇气,面向全国招聘人才,组建了新闻理论部。探索建立"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的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打造新闻评论品牌。他们的评论,就事论事,好多针砭时事的稿子,如同一把利剑,刺刀见红地剥开了社会的毒瘤,比如"有多少贪官沦为情妇的棋子""央视大火"烧"出渎职罪令人警醒"等等让人看了恨不得将这些见不得人的肮脏埋葬到十八层地狱;讲道理的说文论道,给人以启示,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引导。比如"如果谷歌撤出中国"。"给空巢老人多一分爱"。这些来自于嘉兴、乃至全国的评论,像巨大的警钟,在震响、在长鸣;好生的过瘾,好生的厉害。
创新经济报道传播模式,提高党报的实用价值。2008年嘉兴日报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合作建立国内第一家"党报经济新闻传播创新基地",改进和提高党报经济新闻的传播模式,着力打造党报经济新闻创新的品牌。他们的财经报道,一改过去单调、乏味的平铺直述,其中,将深刻的话题,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借助一些专家的论述,百姓的期盼,绘声绘色地演绎成一形象直观的新闻体,很受关注经济人的欢迎。比如说,"嘉兴缆索""拉"上美国大桥。"外贸风险预警平台"。等等。
24小时开通党报热线,提高党报的服务价值。2005年,嘉兴日报将"党报热线"由专栏扩充为专版,24小时开通党报热线,与市长对话、消协维权电话等联动,随时出击新闻现场,为群众排难,为政府解忧。报道,有民众的声音,有办理的结果。重大问题,有专家的议论,甚至于有领导的批注,起到了党报真正为民做主的作用,在老百姓的心中,报纸的地位、权威越来越高,因而,深得嘉兴民众的喜爱。
精心打造《江南周末》,提高党报的文化价值,2005年,嘉兴日报改版推出文化周刊《江南周末》开辟了"漫画""人文地理"等专刊,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打造副刊品牌。嘉兴,自古名人荟萃,人杰地灵。其江南的人文古迹比比皆是。其旅游业的发达,得益于这里的水乡泽国的魅力。为了将具有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发扬光大,深入人心,《江南周末》以其妙笔生花将这里的人文地理,一一道来,博大精深的水乡文化、名人效益,通过文人的笔墨,愈发地让人为之赞叹,为之向往。这里的崇山峻岭,这里的茂林修竹,这里的清流潺潺,这里的群贤毕至,皆在他们的篇篇文章之中,畅叙品类之盛。足以感动所有好事者的心扉。这,为弘扬嘉兴文化、旅游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嘉兴日报有了读者喜闻乐见的5个名栏目,还有大批的名记者、名编辑。没几年,他们从2005年亏损2个亿,到2010年,用了5年时间,赢得了市场、赢得了读者、赢得了信誉,发展到每年纯利润3000万,银行存款9000万。
嘉兴日报从颓势到兴起,靠的是品牌战略,赢得先机,取得胜利。
求贤若渴方显英雄本色,英雄所见略同。杭州报业集团为打造名品,也在不遗余力。
杭州报业集团总编辑赵晴提出,将杭州报业集团打造成长江三角强势媒体,必须要有名栏目、名品牌、名记者、名编辑。
要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不但需要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去为之奋斗,更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作为品牌,作为榜样,激励、影响业内人士,去追求、去努力。
因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领导,思慕人才、总揽英雄、思贤若渴。
于是,领导成了求骏马的伯乐。为了得到人才,总编辑赵晴亲自三顾茅庐找到很有才气的摄影记者陈庆港,动员他到杭州日报来施展才华。陈庆港被老总的精诚所动,来到杭州日报,他不辱使命,不坠青云之志,他编发的图片故事,深深吸引读者。他连连在世界、中国的各项新闻摄影比赛中摘金夺银,陈庆港的摄影使得杭州日报名声大噪。赵晴总编辑为了解决陈庆港的生活后顾之忧,还多次为他家属工作的调动,奔波求人,真情着实感动了陈庆港。他说:如果工作再不玩命,怎对得起领导?怎对得起杭州日报?俗话说,英雄爱英雄,英雄识英雄。他们的情感,来自于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人格魅力。都市快报更是一个典型。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慧眼识真金,将没有文凭的傅拥军,从一个小县城里挖出来,调到都市快报,给予很高待遇,傅拥军没有辜负领导的期盼,他的新闻摄影作品,很快引起读者瞩目。同时,他的新闻摄影也连连在全国获奖。后来,傅拥军因向往奥运报道,调到竟报当摄影部主任,通过北京的锻炼 ,傅拥军成熟起来,杨星再一次向小傅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回都市快报,傅拥军再一次地被感动,回到都市快报,这一次的回归,可以说是傅拥军业务的质变,他带着他的摄影部,脚踏实地将每日的新闻摄影,汇成吸引读者眼球的亮点。没多久,陈庆港、傅拥军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上摘金夺银,一个报业集团,在2008年,同时出现两名记者争得如此高的殊荣,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他们为中国的新闻摄影争了光,为杭州报业集团争了气,一夜之间,杭州报业集团的大名响彻世界的新闻摄影舞台。
陈庆港、傅佣军的榜样力量,拉动了杭报集团子报记者们的业务追求。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术氛围。杭州报业集团的年青摄影记者,日渐成熟,他们的新闻摄影的切入点,赢得读者;他们在中国的各类新闻摄影比赛上,开始崭露头角、开始有了建树。
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杭报集团的摄影记者,有了用武之地,他们所策划、采撷的新闻摄影成了各个报纸读者的最爱,他们报纸的可读性,不断赢得读者的喝彩。
杭报集团靠打造名栏目、名记者、名编辑赢得读者青睐。如今以《杭州日报》为母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风景名胜》《休闲》杂志、杭州网等为子报子刊、网站的七报三刊一网站综合性媒体集团。日均发行量已达160万份。去年,杭报集团年收入达到12亿,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

报纸闯出困境的第二法宝:小编辑部,大的记者队伍,是打造名栏目、名编辑、名记者的又一胜利法宝。
2002年,山西日报为打造名栏目﹍﹍"新闻前线"栏目。特地组建了5人小编辑部。
专栏定位的过程实际上正是不断寻找特色、突出特色的过程。专栏特色的形成仅靠一两个因素很难奏效,山西日报的新闻战线,考虑诸多因素,集中多方面的优势。每天在山西日报B1版发一篇消息、或小通讯、或新闻特写;配发现场一张新闻照片,一篇短评。新闻前线,发的是昨日的焦点新闻,褒扬新闻、批评新闻,能赢得各级领导对其新闻的重视,新闻前线,成立一年时间,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的批示就有60多条,作为榜样力量来推广、作为反面典型来批判的也有60多项,这些数字,足以说明能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有多么重要,因而,领导的重视是报纸威信的关键。
新闻前线的人员很少,但每天要在山西日报发有表吸引人的新闻,需要在山西建立庞大的报料信息网络,首先他们建立了千人通讯员的队伍,建立千人的报料信息员,于是,发生在山西任何一地的新闻基本不会漏网,形成山西新闻一网打尽的态势。每天,编辑记者,要从几千条的新闻线索中筛选出昨日最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因而,新闻前线的新闻,总能给人震撼、引导、愤怒。久而久之,这个栏目,自然而然地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闻前线的记者,曾经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化妆成毒枭、走私犯、拉黑煤的贩子,进行隐性采访,连连揭露出了跨国贩毒集团的黑幕、官商勾结的地下走私通道、黑煤路上的黑卡子等等有分量的报道,而这些报道的线索,均来源于报料员的提供。这些报道,多次在全国获奖,比如"生死时速6小时"的通讯就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二等奖。
所以,要打造名栏目,需记住几点要领:
党报是喉舌,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是党报的职责.
要将方针政策容在百姓的点滴生活中,用形象化,具体化的表达展示出来.
扬弃是报纸的武器,也是使报纸威信大增的关键.
一篇或若干篇的重量报道,因该是图文并重.
山西日报"新闻前线"栏目的成功,靠以下几点取得成功:
选将,选才,机械化的保障
保证版面,保证版面的地位.常务副总亲自督阵.
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短评,照片的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很有力度.
24小时新闻热线,刊发昨日新闻.
要读懂党的政策,按照党的最近的要素来抓新闻.
将当日的报纸递到分管的省领导手中.
新闻前线成为省领导和百姓的喜闻乐见.

报纸闯出困境的第三法宝:抓新闻的重量,在重大新闻题材的选定上,要结合党和政府所关心的民生问题出奇招,赢得读者的青睐,这里的核心点在"策划"
湖北日报的有分量报道,特别耀眼,他们以图文并重赢得社会的尊重。
他们对一个新闻的事件报道,主要靠的是 策划与组织。比如说,农民的第一生产力是科技的报道,像完整的一篇调查报告,其中有,记者手迹、感想;新闻事实的叙述;有关这方面专家的点评,加上采撷的新闻图片,很有感染力,吸引力。因而他们的这个栏目,成了湖北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个新闻栏目,而这个栏目的成功,有这么几点构成。
一个栏目的各个连接起到了令人信服的权威作用
记者的采访手迹,群众的看法,专家的评论,图片的佐证.
配合省委的步骤,结合百姓的心声.
关键点在策划,领导全力支持
湖北日报的"焦点"栏目,连连在中国获得大奖,比如杨发伟的"大地在哭泣"图片故事的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复评的金奖,获得人民摄影中国新闻摄影比赛"金镜头"金奖。他们的栏目在中国、在湖北获得金奖。
湖北日报,由于有每周一个版的栏目,"焦点"声誉越来越旺,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平头百姓,大家都爱看这个栏目。而摄影部也因有了这个栏目,培养出一批名编辑、名记者,他们在全国的各项比赛中,连连摘金夺银,为报社赢得信誉。
名专栏可以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记者名编辑又使专栏专版增色,使报纸名声大震。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人民摄影报社长兼总编:霍玮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