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宁:开创新闻摄影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9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主题报告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席 于宁 刊发时间:2009-10-17 10:29:55 来源:本网 [字体: ]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摄影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9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今天在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

嘉兴隆重开幕。我代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对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大会的顺利举行做了精心准备和周到安排的嘉兴日报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这次大会是在刚刚欢度了新中国60周年华诞的喜庆气氛中召开的。“饮水不忘掘井人”。让我们对那些为新中国新闻摄影事业拓荒、奠基、铺路的已经逝去的先行者表示深切的怀念!对那些依然健在的前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祈福!

  在这次会议期间,与会朋友将对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新闻摄影走过的道路进行回顾,对丰富的经验进行总结和交流,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对跨入新世纪以来新闻摄影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进行深入研讨。这将是一次对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集思广益、开拓创新的会议。

  在这次会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将发表许多宝贵的真知灼见。在这里,我先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作为引玉之砖。

  一 新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以1949年10月1日侯波和陈正青在天安门城楼上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开国大典》、高粮在天安门广场上拍摄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为标志,新中国的新闻摄影事业诞生了。

  60年来,中国的新闻摄影走过了一条难忘的、不同寻常的路,曾有过生机盎然的稳步发展,也遭遇过万木凋零、萧条冷落的严冬,最终又迎来了欣欣向荣、万紫千红的春天。

  新闻摄影是社会的影像、时代的记录。它的发展历程必然与时代、与社会密不可分。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反映的社会内容等角度来分析,新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是新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初创、起步、迅速平稳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组建了专门的新闻摄影领导机构,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报社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摄影队伍,国家还出版了《人民画报》等以刊登新闻摄影作品为主的多种画报。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满腔热情积极深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线,拍摄和发表了大量反映各条战线的建设成就和建设者风采的优秀摄影作品,对于团结鼓舞人民群众投身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受“政治需要”和“艺术要求”观点的影响,那时“不准拍摄”的禁区还比较多,摆布导演的现象比较普遍,弄虚作假的情况时有发生,“大跃进”年代的假照片最为典型。

  第二个时期,是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这是新闻摄影事业遭受林彪、“四人帮”严重破坏的时期。如同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遭到摧残一样,新闻摄影界的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名记者都受到残酷迫害,整个新闻摄影队伍在思想上、作风上、业务上也都受到极左思想的严重毒害。在所谓“事实为政治服务”的谬论的影响下,假典型、假照片充斥报端,新闻摄影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扫地以尽。当然,在这一时期,林彪、“四人帮”也不能一手遮天,新闻摄影工作者也还发表了一些反映经济、科技、国防、外交等方面成就的作品。尤其值得载入史册的是,在1976年的“四五运动”中,许多青年摄影爱好者冲破禁令,拍摄了大量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珍贵镜头。

  第三个时期,是从粉碎“四人帮”到20世纪末的24年。这是新闻摄影从复苏到勃兴,从初步繁荣发展到欣欣向荣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粉碎“四人帮”到70年代末,新闻摄影界拨乱反正,打破了“四人帮”的精神枷锁,思想获得极大解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摄影工作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新闻摄影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摄影报道的题材极大地丰富了,涌现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精彩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人民共和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勃勃生机。1983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大大推动了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发展。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90年代,以1990年在银川召开的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综合穆青、蒋齐生的思想正式提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理论为标志,新闻摄影逐步打破在报纸上只当陪角的樊篱,与文字并肩担当起新闻传播的重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都市类新锐媒体,在实践“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中异军突起,实施了从“专业图片编辑---图片总监---视觉中心”等体制机制的创新,成效显著,深受读者欢迎。以1991年解海龙的《渴望上学》为标志,过去所谓反映社会“阴暗面”因而往往不准刊登的纪实摄影作品开始在报纸图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闻摄影的题材更加广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四个时期,就是新世纪以来的9年,这个时期还在延续。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第一,摄影的主体急剧扩大,摄影的载体迅速增多,摄影与社会的联系空前紧密,我国进入“大摄影时代”。第二,新闻摄影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突出,2003年的抗“非典”报道和2008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报道堪称典范,专业水准大幅度提升。第三,中国新闻摄影加速走向世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以“和平与发展”为旗帜的华赛成为中外新闻摄影界交流合作的强大助推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四,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新闻摄影的巨大变革,互联网以其强大的优势迅速覆盖了全世界。人们给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起了多种名称:“数码时代”、“网络时代”、“新传媒时代”、“多媒体时代”等等。新媒体的勃兴向被誉为“第一媒体”的传统报业提出巨大的挑战。

  以上对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发展时期、发展阶段的粗略划分,依据的是新闻摄影的三大要素:第一,拍摄对象、拍摄内容的变化;第二,拍摄手段、刊布手段的变化;第三,拍摄主体的变化。从这样三大要素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拍摄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生动,拍摄手段、刊布手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捷、多样,拍摄主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浩大,因此,可以说,新闻摄影已经进入了“大摄影”、“大传播”的黄金期。

  

  二  新闻摄影60年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是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和总结的。我考虑,最重要的是否有以下四条:

  第一,新闻摄影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假如国家是一只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上的瞭望者。”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善于明辨政治方向。恩格斯曾经指出:“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因为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都在从事政治。问题只在于怎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样的政治。”新闻摄影不是艺术摄影,它同政治的关系极为密切。当然,关系密切并不等同于简单化、公式化。60年来,我国的新闻摄影始终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与祖国同行,与党、与人民、与祖国同甘苦、同忧患、同欢乐。新闻摄影工作者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新闻摄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新闻摄影拍摄对象的主体是人,因此要体现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这里既要有对人类群体的关爱,也要有对人类个体的关爱。在社会的转型期,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新闻摄影理应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总之,拍摄和发表的作品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一切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新闻摄影必须求真务实,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相机从不撒谎。”但拿相机的人、指挥摄影记者的人,却是复杂的。新闻摄影6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新闻摄影工作中反反复复一再发生的基本矛盾就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还是反对新闻的真实性。在银版摄影的时代如此,在数字摄影的时代更是如此。新闻摄影打假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高举打假的旗帜,坚持不懈地反对弄虚作假。在纯新闻摄影中必须坚持抓拍,杜绝摆拍。在纪实摄影中,也要尽量减少不违背实际的摆拍。

  第四,新闻摄影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新闻摄影是脑体并用的艰苦劳动,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有时甚至要付出宝贵的生命。没有奉献的精神,没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不可能当一个好的摄影记者的。社会在飞速前进中,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闻摄影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反映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事物、新气象、新矛盾、新问题,也要不断创新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推陈出新,以更好地吸引人、影响人、感动人。还要注意学习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科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

  

  三  创新发展战略 实现新闻摄影的新跨越

  跨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信息大爆炸、新闻摄影大爆炸的时代来临了。我在前面说过,人类已经进入“大摄影”、“大传播”时代。

  在新的形势下,新闻摄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主要是:网络对报纸的挑战;流媒体影像对静态摄影的挑战;社会民众中广大非专业摄影人对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挑战。

  一,网络对报纸的挑战: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迅速崛起,把大量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的受众吸引过去。我国是世界上的报纸出版大国,出版的报纸达2000种,其中日报约1000种,日报出版规模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互联网发展非常之快。据报道,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的网民已经达到3.38亿,比2008年底增加了4000万,仅半年时间就增长了13.4%,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与此相伴的是,人们的阅读习惯、获取信息的习惯也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过去主要从纸媒上获取信息,现在转而主要从网上获取信息。特别是许多青少年一开始接受信息的媒介就是网络。受众的“移情别恋”对报纸产生严重的威胁,很多本来就步履维艰的报纸出现亏损甚至巨亏。曾经是世界报业大国的美国,近两年已经有不少报纸大量裁员,也有些报纸宣告倒闭。我们国家迟早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二,流媒体影像对静态影像的挑战:近些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流媒体采访开始广泛运用到新闻实践中。流媒体播出的声像以其及时性、生动性、现场性,能更好地讲述故事,而迅速吸引了广大受众。许多报纸和网络所需要的图片无需特别拍摄,只需从视频节目的动态影像中截频即可获得。因此有人惊呼:“新闻摄影的末日到了!”这种情况在我国也已出现。

  三,社会民众中非专业摄影人对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挑战:由于数码相机和有摄影功能的手机的日益普及,以及现代传输手段应用的便捷,越来越多的“市民记者”、“草根记者”成为报纸和网站新闻图片的供应者。有人估算,现在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3.5亿台相机在行动。这是多么壮观的图景!所以,“我国已进入全民摄影时代”,“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摄影大国”等说法并不为过。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一时陷于被动的境地。加之从网上获取各种新闻图片非常便捷,国内有的报社的领导认为摄影记者可有可无,为了减少开支,索性把摄影部取消了。

  三大挑战,实际上表明,新闻摄影到了一个大转折的时期。面对挑战,应当怎么办?我认为,报社的领导者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要惊惶失措,而应当客观正视、科学分析、积极应对。可喜的是,近些年,不少报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从我看到的材料中举两个例子:

  《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拥有10家报纸、5本刊物和亚心网等3个网站。集团成立了面向内部所有媒体的摄影中心, 摄影记者由中心统一管理。根据集团各媒体的不同需求,摄影中心指挥记者到事件现场全方位、多视角、有侧重地拍摄不同画面类型的图片,第一时间传回摄影中心,然后摄影中心根据各报纸、网站的发稿特点和时间,把图片提交给稿件资源共享中心,分发到集团所属各媒体,由各媒体选用。如遇到突发紧急事件,摄影记者可以在现场直接对亚心网进行动态图片发稿甚至进行图文直播报道。

  《京华时报》的领导者在继续办好报纸的同时,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报纸网络版和报纸下属的网站,实行报网互动,并且积极筹划传统报业在生产方式上的彻底转型,陆续推出四种数字产品:一是在线新闻,二是网络报纸,三是手机报纸,四是定制新闻。遇到重要的突发新闻时,同时派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流媒体记者前去采访,最终在报纸和网站上发出静态照片、视频新闻和文字报道。

  《湖北日报》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多媒体中心,这个中心所采制的视觉信息,将供社属各报网选用。

  还有其他不少报社,都在积极探索。限于时间,这里不能一一列举。这些探索是非常可贵的,有的已收到可喜成效。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统筹”:

  一,报网统筹(或者扩展为多媒体统筹),即把报纸和网络等新媒体统一起来筹划、部署、指挥,使二者优势互补,互动互助。面对传媒业发展、转折的大趋势,报社的领导者应当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发展网络建设,搞好网络与报纸的互动互助上来。

  二,动静统筹,即把流媒体的报道同静态摄影的报道统一筹划、部署、指挥。今后一个时期侧重抓一下流媒体的建设发展是必要的,但是静态摄影这一手决不能松下来。

  三,专民统筹,即把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报道同广大的民间非专业摄影人的报道统一筹划、部署、指挥。“专”与“民”,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局限性。媒体领导者应当把二者很好地整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在当前,如何把民间新闻摄影人的力量更好地挖掘、发挥出来 ,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概而言之,就是“三个统筹”。“三个统筹”并不是平列的概念,其中最主要的是“报网统筹”(或者扩展为多媒体统筹),它是带动和决定其他两个“统筹”的基础和关键。“报网统筹”是个大概念、大战略。我在这里没有提“报网互动”或“报网结合”,而是提“报网统筹”,是因为在这里所面对的主体不是媒体的中下层领导,而是媒体的高层领导,是媒体的领军人物。

  “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是根本方法。“统筹”就是要求我们的领导者要跳出老圈子,更新观念,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把事物发展的各种要素以最佳的方式整合起来,把这些要素中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发展方向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出来,以超前的眼光、超前的思路、超前的举措组织指挥,从而牢牢把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促进事物更好更快地发展。

  今年是银版摄影术发明170周年,是新闻摄影诞生167周年,又是互联网诞生40周年。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新闻摄影得到从未有过的大发展的机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胡锦涛主席最近在世界媒体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实施“报网统筹”、“动静统筹”、“专民统筹”等新战略,把中国新闻摄影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在三天的研讨会上,希望大家对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机遇、突破与创新等问题畅所欲言,深入交流,使之成为本次研讨会的热点、特点、亮点。

  谢谢大家!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