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赛网 | 人民摄影网 | 摄影家 | 学术活动 | 论文荟萃 | 摄影对话 | 青少年网 | 图片库 | 中外旅游 | 摄影器材服务 | 摄影技术服务 | 打假举报 |
“交流”的特点
1.关注大事要事,增强主导性。“交流”已连续三年在两会中邀请代表、委员与网民开展对话。今年两会前夕,先在网站论坛上征集话题,并重点选择网民最为关心的医疗、社保、食品安全等问题,再邀请相关部门的代表、委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还把访谈中得到的有关新闻摘编出来,作为原创
2.锁定社会热点,增强贴近性。2007年9月,于丹应邀到绍兴文理学院作讲座。之后却有网友在绍兴网论坛发帖提出质疑,此贴在网上引起热议,短期内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绍兴网抓住这一社会热点话题,邀请有关专家、网友和该帖作者探讨“于丹现象”。通过嘉宾们的讨论,积极引导网民在新时期继承和创新绍兴的传统文化。
3.创新直播形式,增强互动性。2008年,策划了一组“创新创业”系列访谈节目,把直播设备架到最基层的绍兴山区和别具水乡特色的城市社区,进行现场户外直播;与此同时还与东方网、浙江在线等合作,开展异地同步直播。
4.报台网多媒体融合,增强感染性。绍兴网积极利用和挖掘《绍兴日报》《绍兴晚报》《天天商报》三张报纸和绍兴广播电视台的资源,逐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除热点焦点问题外,还对已在报纸上发表过的新闻做好延伸访谈。每次访谈前在报上发预告,通过热线电话、论坛征集意见,在节目结束后,再将网友、市民与嘉宾谈话内容整理发表在报纸上。
以贴近性为立足点
1.主持人可以更“普通”。“交流”节目主持人并非专业人士,而是只当过三年记者的“业余选手”。网站其他的记者、编辑及有关局办的业余主持人都客串过“交流”的主持人。
2.嘉宾宜“身边人”。嘉宾的平民化,更具亲切感,更容易消除与网民的距离,更便于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
3.内容要“大众口味”。网络访谈,注重嘉宾与网民的互动。因此,在设计访谈话题时要满足网民获取某类信息的需求,或是嘉宾与网民相互间便于探讨的某个话题。
以互动性为生命力
1.话题的互动性。2009年3月,根据一则小区里汽车报警器扰民的社会新闻,邀请车主、小区居民及采访该新闻的记者一起到演播室,做了一期《一桩文明小事的背后》,话题很普通,任何一个市民都能就此话题说几句,反响很强烈。
2.形式的互动性。根据内容需要,网上网下互动,主持人与网民、嘉宾的互动,录播与直播结合,采访画面切换等都可灵活运用。根据访谈话题、嘉宾的不同,“交流”设置了三套不同的桌椅,可以分别适应领导访谈类比较庄严的话题,一对一的专题探讨,一对多的轻松话题等不同的“互动”需要。
3.传播的互动性。应随时关注兄弟媒体的新闻,以寻找话题;直播访谈前,通过兄弟媒体发布预告消息,吸引大家收看;直播时,邀请兄弟媒体共同报道,拓展访谈本身的空间和影响等等。(作者是绍兴网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