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探索
连相如 刊发时间:2009-09-23 16:37:44 来源: [字体: ]

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探索
从汶川抗震救灾的摄影报道说开去
长春日报 连相如

 

  

  应该说,2008年是我们最难忘的一年。在已经过去大半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却经历了巨大自

然灾害的袭击和考验,先是南方的冰雪灾害,接着又是四川汶川地震的大灾难,再接着又是南方的水灾,其间还有胶济铁路的撞车、安徽的手足口病等等。

  对于这些灾害性事件,我国的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及时、准确地进行了报道,让大家了解了灾区的实际情况和全国人民如何众志成城、战胜地震灾害的。新闻摄影作为诸多新闻媒介中的一个重要兵种,特别是在对冰灾地难这两场重大自然灾害的报道过程中,显示了它特有的作用,数百名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抗灾第一线,出色地为抗灾报道做出了贡献。大量的新闻摄影作品、那么多的优秀版面,每天都在传递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声音,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怀,时时刻刻在报告着人民子弟兵、医务人员和灾区人民共同战胜地震灾难的信息。

  我国新闻摄影工作者在这几次灾难性新闻的报道过程中,特别是对汶川地震的报道,应该说,这是对这支队伍一场生死的考验和磨练,更是对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报道的一次重要探索和伟大实践。

  事实证明,经过这场考验和实践,中国的新闻摄影事业更加发展,我们的新闻摄影队伍更加成熟。

  本文就从这次四川汶川地震的摄影报道开始,对新闻摄影在突发性、灾难性报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点探讨。

  关于突发性、灾难性新闻

  突发性事件,我国在200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就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性事件通常是在短时间,甚至是在瞬间,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的,造成事物、环境和人的生存状态等的急剧变动。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自然性灾难是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刚刚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今年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后的南方暴雨灾难,2004年年末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等;社会性灾难指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如今年的胶济铁路火车相撞、"藏独"分子在拉萨等地制造的多起骚乱,以及过去发生的吉林化工污染松花江,美国911世贸大楼被炸等一些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案件、事件等。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突发性事件都会带来一定的灾难,灾难性事件也绝大多是突发性的。

  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是指对突然发生,并给人类带来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不管是自然性灾难事件还是社会性灾难事件,都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这样事件的本身和它所带来的影响都具有相当高的新闻价值,这是因为这类新闻报道差不多包含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如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要性、接近性、人情味。因为很容易激起受众的新闻欲望,是各类新闻媒介中读者最关心的新闻之一。

  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任务

  过去,突发性、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受到一定限制的。那时,它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大家都记得吧,叫做"负面新闻"或"负面报道"。这样的报道是要层层审查、层层把关才能发出去,一般都是用文字的形式,要发图片那可难上加难了.

  今天,党和政府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面前,是以求实精神对待灾难的。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对新闻,对人民大众是开放的、透明的。这种态度,反映出我们社会的稳定程度,体现出我们政府对受众知情权的理解与尊重。更显现党和政府的政治勇气和信念。中国新闻面对空难、矿难、火灾事件,也显现了更加真实的勇气和深度报道的能力。是新闻界直面真实事件的职业敏锐标志。

  面对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发生,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是不能回避的。这是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我们的新闻摄影报道,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会起到更重要的任务,这是它自身的特性,如纪实性、形象性、瞬间性、及时性所决定的。

  要更好的发挥新闻摄影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作用,我们就要了解它究竟有哪些作用。

  首先新闻摄影要及时、客观、如实地把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事实情况报道给人民大众,让大家知道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真相,特别是事件发生地的群众,让他们遇灾不慌,处难不惊。 也避免小道消息以讹传讹,夸大灾情,扰乱民心。

  第二,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摄影报道让相关部门了解更多的信息和情况,同时,还要及时地把党和政府对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决策、抗灾部署等立即转达给人民群众。

  第三,我们更要通过自己的摄影报道,报道灾区人们是如何面对灾难,面对命运的挑战;报道全社会是如何对待突发性、灾难性事件,让我们用自己的新闻摄影作品充分地起到呼唤同情、促进救灾、警示社会、推动预防、弘扬社会新风尚的作用。

  这次汶川大地震救灾的摄影报道,不但向全世界展示了一组中国人民悲壮的抗灾图景,更起到了表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作用,更是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原则

  在我们用新闻摄影来报道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与我们的日常新闻报道是不同的。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往往迅速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热点,也常常成为新闻报道的难点。要做好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摄影报道,我们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新闻摄影报道原则

  作为新闻摄影记者,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在尊重公众知情权的基础上,坚持新闻报道的原则,从稳定社会的大局出发。做到"报道角度、热度、力度"适时、适度、适量。这是我们要遵循的第一个报道原则。

  新闻摄影报道又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要保证真实、客观。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我们一定要客观地将真实的情况告诉读者,维护和保证读者的知情权。这是因为突发事件不可预见,影响力强,涉及面广,持续性大,突发事件关系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

  坚持时效性的原则,也是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摄影报道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说,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第一生命,时效性是新闻摄影的第二生命。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强调它的时效性是因为这类新闻涉及的灾难信息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又由于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灾难性或毁灭性,瞬息信息变化可能导致灾难的扩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比一般新闻更加强调时效性。

  坚持人文性,更是报道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新闻时我们要坚持遵循的又一个原则.新闻摄影记者首先应该知道我们报道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目的是什么?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一旦受到伤害,甚至丧失,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是痛苦、是灾难。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是报道灾难,报道灾难,就要涉及受灾人群的伤痛。在突发性、灾难性新闻的摄影报道中,如何减轻人们的伤痛,尊重人的尊严,多点人文关怀,是每位每一个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也是我们进行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报道的重要原则。关于这一点,我们还要在后一节进行专门的探讨。

  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中的摄影记者

  这次汶川地震的新闻摄影报道,就是中国新闻摄影记者对突发性、灾难性新闻的一次重要实践,更是对我们中国新闻摄影记者的一次考验。

  过去,无论我们从荷赛,还是从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作品中看到的那些富有冲击力的、触目惊心的突发性、灾难性,乃至战争中血腥的照片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这里,我不说大家心里也都有数。

  今天,随着我们政治上的透明,国家政策的开放,给了我们新闻报道的广阔天地。

  当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突然降临的时候,对于我们每一个新闻摄影记者来说,无论是从自己肩负的使命还是从受众知情权的角度来看,都应予以极大的关注并迅速进行采访报道。

  摄影记者的责任心、良心和爱心

  首先,我们还是要明确新闻摄影记者自己的神圣使命。

  面对着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一位外国记者就说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尽一个记者的职能,你将一无是处。"至于新闻摄影记者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中的责任,前文已经说了,这里就不再说了。还是让我们看看我们记者的行动吧!

  四川绵阳日报记者成和平在基层采访其他内容的新闻,地震发生两分钟后,他就开始拍摄了第一幅关于地震的照片,并在群众的帮助下赶回报社发稿,这体现了我们记者的高度责任感。

  我们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但要有责任心,更要有良心和爱心。

  我们解放军一位在灾区采访的摄影记者就说过"每拍摄一张照片,就是为抗震救灾尽了一份心,这既作为一个党员和军人的责任心,也有一个平常人的良心。"

  法制晚报摄影记者吴海浪在汶川映秀镇采访时和一名文字记者冒着极大的危险,将一名4岁的孩子背出危险地带,几天后,他们又将这个孩子平安地交给被解放军用直升飞机救出的孩子妈妈。像这样带着爱心去采访和参加抢救灾民的记者还有很多,他们不但在灾区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也为树立新闻记者的形象做出了贡献。

  摄影记者要有勇于献身精神和思想准备

  据全球新闻安全机构统计,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1月28日,一共有142名记者及29名新闻后勤人员在一线殉职。新闻采访工作是神圣的,也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到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地区去采访,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特别是我们新闻摄影记者,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去。美国著名的摄影记者卡帕就曾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全国有上百摄影记者陆续赶到地震灾区,他们冒着余震的危险,顶着飞石和泥石流的危险,用自己的照相机记录了令人震撼,令人感动的动人的瞬间。摄影人靳岷江就献身在抗灾中。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人们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人类虽然是伟大的,但人的生命,在自然灾难面前又是脆弱的。爱惜生命,是重要的,没有生命,一切意义也没有了。我们的记者,是要冒着危险上第一线去的,但我们要避免无谓的牺牲和伤害,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要学会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十分重要的

  参加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摄影采访,和我们在日常的采访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它们不但有时会影响采访,还会影响到他人或我们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和困难,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诸如自然常识、生活常识、救护知识等等。

  良好的、完备的装备是完成任务的保证

  参加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摄影采访,我们要有遇到各种困难的准备,这种准备,不但要有思想上的准备,更要做好摄影装备的准备。比如电池、储存卡、电脑等等。今年年初,一位记者去南方采访冰冻灾害,电池只带了一块,因为带了充电器,他满有把握。但那里电已经断了,你到哪去充电呀?

  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必要的生活用品,如毛巾、牙具等平时就是准备好,外出带的摄影器材也要处于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带走使用的状态。就像解放军战士一样,时刻都能以最佳的状态准备上一线。

  良好的公关能力和平和的身份

  参加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采访,和我们平时的采访是不一样的。我们平时去采访,会有人热情来接待的,向你介绍情况,为你摄影采访创造条件。可是在我们进行突发性、灾难性事件采访时,不但不会有人热情的接待,还常常碰到各种各样的拒绝和阻挠。特别是面对着那些让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既可爱可敬,又是执行着命令冷冰冰面孔的公安、武警或是解放军战士。

  面对着拒绝和阻挠,或是面临着警戒线,为了更好地完成采访任务,我们就要想尽办法,打动警戒人员,"突破"警戒线,在第一时间接近第一现场。良好的公关能力,就能帮助我们达到我们的目的,再一点,就是依靠周围的群众,让他们帮你想办法,绕进去。和这些群众,我们要采取平和的态度,决不能摆记者的架子。我们从参加汶川地震采访的记者经历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发扬敬业精神和摒弃功利思想

  应该说,能够参加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采访,是对摄影记者敬业精神的一次大考验。一个摄影记者,他的敬业精神如何?在日常的采访中是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的,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采访中,更是衡量摄影记者敬业精神的试金石。在汶川大地震中,来自中央新闻单位和全国各地上百名摄影记者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发扬了敬业精神。

  但还有个别人,是带着个人目的去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他们认为,这次地难是罕见的,是难得的出片机会。他们不是带着责任感、带着爱心去的,他们到了第一线,不是用抓拍的办法去忠实记录灾区军民们是如何同心同德和灾害进行斗争,而是设法要拍出具有画面冲击力,能获奖的照片。这种功利思想是要不得的。

  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表现方式

  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摄影报道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汶川地震,不但考验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和我们新闻媒体的应急反应能力,也是对我们新闻摄影工作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检验。从我们在汶川地震的摄影报道中看到,我们的摄影记者们能够应急突发、灾难性事件的采访,出色的完成了采访任务,我们的图片编辑们在图片的编发方面,也下了相当的功夫,取得了最佳的报道效果。这是中国新闻摄影界一次十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

  5.12汶川地震后,我们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看到了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大量的摄影作品,那些震撼人心的场景,那些刻骨铭心的瞬间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伟大精神。

  我们从这些震撼人心的作品中,除了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外,还要体会这些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感染力、震撼力。那就是因为这些作品在表现上,即表现内容、表现方法等方面下了功夫。

  让我们从这些作品去体会体会新闻摄影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是如何实现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

  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大多情况下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和冲突性,现场惨烈:人的伤亡;财物的毁坏、损失;以及社会秩序的严重破坏……这些都具有极强的震撼性。

  我们在镜头的运用上,是要动一些脑筋。全景照片可以反映事件的全貌,描写场景,展现一个整体氛围。新华社记者陈凯航拍的震后汶川映秀镇就是用全景的大场面向人们报告了地震给那里带来的巨大灾难。而中景照片就可以浓缩了事件的主要元素讲述事件,很多人拍摄的汶川一所被滑坡埋没学校的废墟上那面不倒的红旗,画面上虽然一个人都没有,但给了灾区人民极大的鼓舞。这样的画面也有着极强的震撼性。

  特写照片就是在画面上突出某个元素,引发受众共鸣。四川记者朱建国的摄影作品《心手相连》是这次汶川地震新闻报道中使用频率较多的照片,也是最感人的一幅作品,作者叙述拍摄感受时说:一边是悲痛的父亲,一边是失去生命的儿子;一边是温暖的父亲的手,一边是冰冷的儿子的手;一边是生,一边是死……画面上两只相牵手的特写,能不给人震撼吗?这又让我们想起了另一幅一名在地震中丧失了生命的小学生紧紧握着一支笔的手的特写。

  在汶川地震的摄影报道中,很多照片在拍摄角度运用上是非常到位的。不管是俯拍的、仰拍的,都使画面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用照相机记录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不但要记录那些灾情的场面,更要记录灾区人民是如何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灾情,救援人员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在与灾难的搏杀中抢救生命、保护财产等等,这更是我们要拍摄的主题。这些内容我们拍好了,更会给人以无比的震撼。摄影作品《齐心协力》就是这样一幅作品。

  像汶川这样的大地震,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给人们的情感也带来巨大的伤害。通过对人们情感的表现,更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

  凡有生命力的摄影作品,一定是表现特定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思想情感,这些作品以情感人,以情达意,让人们难以忘怀。在报道汶川地震的很多摄影作品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作品。我们的摄影记者在注重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深度刻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人物的情感表现。

  《让我看看是不是我的娃》画面刻画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性格。以感情色彩感染受众,打动人心。它产生的强烈效果是文字说明难以表达的。

  在汶川地震摄影报道中,还有一些见物不见人的照片,或是画面主体不是人物的作品,这些作品画面上虽然没有直接表现人,但它们这种用间接手法的表现力更强。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拍摄的汉旺镇汉旺广场上的大钟就是这样一幅作品。

  

  如何运用新闻摄影来报道好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在汶川地震报道工作结束后,我们应该要坐下来,认真地进行总结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突发性、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人文关怀

  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的摄影报道中,还有一个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如何运用镜头表现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中的主体--即遭受灾难的人们的问题。这里问题我们现在称其为新闻摄影报道的人文关怀。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都要讲究人文关怀,但摄影报道(也包括电视新闻报道)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不同,它是以活生生的形象来再现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中受到灾难的人们。

  人文关怀说到底是对人的尊重,体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就是倡导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倡导社会公正与平等,维护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尊重民族风俗和社会公德;注意保护易受伤害的特殊人群等。

  突发性、灾害性事件的摄影报道应该体现出人文关怀,这也是突发性、灾害性事件本身性质决定的。突发性、灾害性事件都和人的生命密切相关。用照相机镜头关注的灾难中的生命,通过客观展示灾难中的这些弱者的悲苦,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况,以浓墨重彩彰显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来引发人们的关爱和同情,打动读者。广大受众对灾害本身会有一种本能的关注;还要通过我们的新闻摄影作品,弘扬灾难事件中的人间真情,颂扬救援人员和受难地区人们同心协力抗震救灾的大无畏精神,颂扬全国人民和国外友人对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地区人们的关注和无私援助。

  我们说,现在是"读图时代"我们要用我们的新闻图片去张扬人性,体现人文关怀。同时,也要反对那些追求给人视觉刺激、快感的灾难场景,拍摄血腥、痛苦、惨烈、扭曲的灾难图片。我们每一个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图片时,一定要尊重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中受害者及其亲友的痛苦感受和生命尊严。这是人文关怀精神对我们每一个摄影记者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采访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中,我们每一个摄影记者不仅要在我们的摄影作品中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实践人文关怀。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我们是记者,要履行我们神圣的记者的职责,我们还应该是一名志愿者、是一名救援战士、更是那些在灾难中人们的兄弟姐妹,我们还要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点,我们的很多记者已经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用自己的行动交上了合格的答卷。

  

  注:本文引用的部分摄影作品作者、作品名尚未查到,在此说明,并向作者致歉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