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引发的思考
刘杰敏 刊发时间:2009-09-21 11:52:12 来源: [字体: ]

自古以来,自然灾害始终与人类文明进步的脚

步相伴而行,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永恒主题之一。不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人们也只能设法减少或规避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及影响,却无法全面预测或彻底阻止其发生。那么,新闻摄影工作者,如何正确掌握重大灾难性报道的原则和尺度,就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重大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应把握的尺度

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及损害是无法估量的。2008512,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转瞬间几个县城方圆几百公里地面设施几乎全部损毁,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此刻,社会各界急需了解震区的详情,以便展开有效的救援工作,面对这一情况,新闻媒体在把握宣传报道尺度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全局性报道的问题。人们在重大灾难性事件中承受了巨大打击,情绪一度会失控,加之曾经有序的生活陷于混乱,疫病暴发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等等,将会引发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这时,新闻摄影工作者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站在全局高度维护社会稳定,这不仅可以让读者透过繁杂的信息看清事件的主流和本质,获取准确权威的资讯,更能让社会各界根据灾难发生的程度,科学有序地开展各种救援工作,增强人们战胜灾难的勇气和信心。相反,如果我们只顾吸引读者的眼球,过分关注灾难性场面,甚至以偏概全,则会影响人们抗击灾害的信心,使社会陷入无序化。当然,采取捂盖子的方法,更不可取。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有关部门对新闻宣传严加控制,采取诸多限制措施,因而造成很多人不知地震详情,各项救援工作虽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有序进行,但却无法做到全社会参与,国外援助也受到影响。

二是对负面新闻的筛选和把握。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灾区的中小学校校舍倒塌,无辜的孩子们被豆腐渣工程夺去了生命。如果记者在灾难发生后,不去积极报道党和国家抗震救灾的动人场面,却只瞄准豆腐渣工程进行渲染报道,会使本来混乱的局面更加失控,不利于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再比如,国内某网站刊发了地震灾区将上千件捐赠的衣物扔进垃圾箱的报道,立即在网民中引起震动,一些人对灾区群众产生了误解,甚至表示再也不愿伸出救援之手。不论这个网站刊发的消息是否准确,相信也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如果新闻媒体以点盖面,并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有碍救灾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关注新闻摄影报道的人性化问题。不可否认,我们有的摄影记者热衷于拍摄灾难场面,认为越残酷越能抓住读者的眼球,善于用血腥和悲情烘托气氛。从新闻报道人性化的角度看,这种作法值得商榷。一方面,这对逝者有不尊之嫌,另一方面,会让生者痛上加痛,如同在伤口上再撒把盐。比如,在地震灾区,某电视台记者为了拍摄所谓感人的镜头,竟问刚刚失去亲人的灾民:“你刚刚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此时此刻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人们伤痛的心还在流血,再也经不其任何刺激,这样的问话简直比经受再一次地震还要残酷。人们的喜怒哀乐是自然流露的,而不是靠记者导出来的。拍摄新闻图片不该人为地进行诱导,自然为美是不变的法则。因此,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优秀摄影记者在报道重大灾难时,应理性地确定拍摄内容,并善于选取拍摄角度。笔者在汶川地震报道中注意到一篇充满人性化的佳作。《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网上刊发的一篇题为《父亲背着儿子尸体回家》的报道,文章中并没有大段地描述地震发生后的惨状,而是通过父亲与死去儿子的一段对话,让人们感受到灾害的残酷无情和寒彻骨髓的丧子之痛,更让人们感悟到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人间真情。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父亲背着自己死去的儿子,在荒凉的山路上行走,父亲对儿子说:“孩子,你不能再往上串一串吗?让爸爸轻松点,爸爸为了背你回家已经走了三天三夜……”言未尽,情已溢,有谁读到此不潸然泪下!可见,这种心灵上的震憾,远比那些血腥的画面更为感人肺腑。

四是灾难性报道主题的选择重大灾难发生后,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会接踵而至。这时,新闻摄影记者应选好切入点,围绕一个或几个更适合图片表现的事件进行报道。我们有的摄影记者喜欢面面俱到,图片拍了很多,但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而且极易与他人重复。笔者在编辑来自地震灾区的图片时,发现某位作者拍摄的图片在以往灾难报道中似曾相识。这种形式上的雷同,即是作者缺乏创意思维,少有独特视角的表现,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二、摄影记者参与重大灾难性报道的安全性考量

重大灾难性报道不同于一般性报道,参与其中的摄影记者遇到的困难与危险超出想象。灾难发生后,摄影记者多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且往往单兵作战,此时,救援人员在紧张地救助受灾群众,无暇顾及记者的安危。身处现场抢抓新闻的摄影记者的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危胁,具体表现在:一是摄影记者缺乏专业救援的经验,不知危险发生的程度及应对措施;二是没有专业救生手段;三是事故一旦发生缺少保障。上述问题单靠记者自身的力量无济于事,而是需要所属媒体的相关负责人加以通盘研究和解决。首先,在选择执行采访任务对象时,应该考虑经验丰富的人选;其次,应该在采访前做一些必要的培训,并配备一些专业的防护和救生设备;第三,应该为执行任务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除其后顾之忧。

三、重大灾难性摄影报道的资料选择与保管

摄影记者几经周折赶到灾害发生地采访拍摄,有时为了拍摄一幅照片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这些饱含心血和汗水,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换来的摄影作品,要倍加珍惜,绝不能随意删除。笔者在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急需一幅灾难现场或某地某人的照片,结果却得知,原本符合需要的一张新闻照片,因为作者感觉不理想,在拍摄现场被轻易删除。实际上,灾难性照片不同于普通新闻图片,它不但可以记录一段历史,还可以为灾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

    目前,绝大多数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使用的均为数码专业相机,对图片资料的处理非常方便快捷,所以,记者在拍摄工作中应准备充足的储存卡,将大量的现场图片带回后方并经慎重筛选后方可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因存储空间不足,被迫在事件现场删除资料以释放空间的尴尬情形,以致留下不必要的遗憾。同时,重要资料必须备份,一旦一套资料丢失或受损,将有办法进行补救。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应该引起摄影记者的重视,并加以避免。有的摄影记者在灾难发生地只顾拍照,无暇记录,结果在后期处理时,面对成千上万幅图片无从下手,一筹莫展,很难撰写准确生动的图片说明。因此,摄影记者在重大灾难性事件的采访报道现场,必须随时记录时间、采访地、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等要素,免得事后核对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对参与其中的新闻摄影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就如同士兵在前线作战一样,什么样的危险都会经历,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克服。但作为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恰恰会在这样的考验中才能拍摄出好作品,因为此时此刻所担负的使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无比神圣和光荣。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