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特区报版面演变看报纸视觉化趋势
夏岩青 刊发时间:2009-09-15 11:06:39 来源:《新闻记者》 [字体: ]

  现代报纸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如果只注重报纸内容的变革还是不够的,必须参照新媒体,找到更佳的表现形式展现自身风采。从深圳特区报创办27年来版面革新所走过的路程,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报纸版面视觉化的趋势。

  一、版式的演变历程

  深圳特区报的版式演变经历三个阶段:

  1982年~1995年:版面以横竖搭配的咬合式编排方式为主。图片少而小、文字密而乱,没有版面美编。

  1995年~2004年:自1995年3月3日“鹏城今版”创刊,深圳特区报版式焕然一新。以模块版式为主,大图片、大标题、大留白。彩版增多,色彩运用丰富。虽然版面没有专职美编,但建立责任编辑主导制,版面编排由责任编辑全权负责,并请专业人士为责任编辑进行电脑排版和版式美化等业务辅导。这个时期的主要问题是,虽然责任编辑的个人风格突出,但有的版面色彩过多、底纹太重、标题层层叠叠,版面显得花哨繁琐。

  2004年~今:深圳特区报成立视觉中心,每个版面有了专职美编,文字编辑和版面美化各司其职。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版面视觉化,2004年开始,报社还设立了图片总监一职。图片总监隶属于总编室,独立于摄影部和编辑部之外,使之能更好地在图片运用和版式编排上发挥作用。

  目前,视觉中心的运作基本正常,特别是遇到一些大的事件,如奥运会、神七飞天、汶川地震、澳门回归十周年、父亲节、母亲节等特别策划时,视觉中心提早介入,提前设计好封面版、版头及各版版式,与编辑部门共同商议修改,使图片与文章内容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编辑思想与编排方式的转变

  从深圳特区报版式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该报版面的不断优化是与编辑思想的转变分不开的。过去,习惯于我“传”你“受”;而版面创新以来,更多地从受众出发,研究受众的心理与兴趣,从而在版面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重视导读与版面策划,就是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转变的结果。而新的编辑思想,集中体现在报纸版面的创新和编排方式的转变上。和传统的版面编排方式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1.模块结构成为主流

  模块式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文章呈四边形编排,全部独立成块,不与其他文章交叉。读者视线比较集中、稳定,不必像阅读咬合式版面那样,还要随着文章绕来绕去。版面中的各类文章及栏目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读者查找。整个版面整齐、简洁、清新、有规则,模块式版面较之传统版面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模块式版面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提高报纸版面的易读性,减少读者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为此,深圳特区报自1995年起逐步以模块式版面结构取代咬合式编排。

  2.图片应用比例有了质的变化

  报业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当代报纸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其实质是争夺读者眼球的竞争。一张优秀的照片,通过画面艺术地表现内容,就会有较强的画面形象表现力和感染力,既满足了受众对形象的追求,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让图片在版面上唱主角,已成为各报用来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深圳特区报版面变化最大特点就是图片的使用和图片的比例有了质的变化,无论是国内新闻、国际要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还是专访式长篇报道,图片都占据相当大的篇幅。遇到重大新闻时,更是大胆用图片强化视觉冲击力。

  除此之外,深圳特区报还设立了“聚焦”版,用图片展示新闻,更直观、全面,更具有感染力。

  3.标题更加突出醒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版面的重要构件之一。一个版面、一篇文章能否吸引读者阅读,标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标题首先在内容上要准确、鲜明、生动,能够引人入胜,在形式上也要突出、醒目,能紧紧抓住读者的视线。深圳特区报版面上的标题在编排形式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标题字号加大。版面标题加大了字号,显得浓眉大眼、疏朗清新,不但方便读者阅读,同时也美化了版面。

  标题字体统一化。主标题全部采用超粗黑体字,仅通过字体的拉长、拉扁来消除因字体单一而造成的版面呆板,这种标题形式给人的感觉是庄重、大方、简洁,富有时代感。

  横文横题规范化。从人的生理角度看,人的眼球是左右结构,眼球左右运动比上下运动省力,视野更宽,更便于阅读。因此,这也是从读者本位出发的结果。

 三、视觉效果的转变

  1.由平面到立体

  我国传统的报纸版面编排,讲究平衡、对称,整个版面显得美观、和谐。但这种版面有时因过于对称、均衡,反而显得平淡、呆板、缺乏中心。现代报纸版面注重构建视觉中心,讲求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使版面具有向心力,显得活泼、生动,不但“抓人”、“抢眼”,而且还具有一种动态美和立体感。比如,一个版面中有一条极有价值的新闻,但不适合发在头条,就可以将其处理成视觉中心,同样能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报纸版面能不能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就看版面上有没有视觉中心。适当使用大图片,突出强势标题;题图结合,将标题和图片构成有机整体;并善于运用组图,用一组图片表达同一内容,形成特有的版面风格。

  2.由黑白到彩色

  在版面诸多构成元素中,色彩是最直接、最迅速,也最敏感的元素,往往先于文字和图形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鲜艳的色彩已成为报纸版面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因素。这一因素用在大幅新闻照片、报头、版头、栏题上,使整个报纸一扫黑白灰时代的沉闷和单调,变得光彩夺目、美不胜收。彩报已成为报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但在色彩运用中,深圳特区报也曾走过弯路。从1995年开始版面实行模块式排版,有的责任编辑凭个人喜好,在版面上大量运用多种色块,不仅每篇文章用底纹,连标题都套用三四种颜色,使得版面看上去花哨繁杂。直至2004年成立视觉中心后,这种现象才得以改观。现在,报社明文规定,一般情况下,文章不做大面积铺底,标题基本不做彩字。一个版面只突出一个视觉中心,而不能处处是重点,这样反而没有了中心。

  3.由分裂到组合

  版面视觉化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版面语言的分裂——图片是图片,文字是文字,线条是线条,色彩是色彩。猛一看似乎很热闹,但彼此间互不关联,徒有形式,并未构成一个严密的版面逻辑:稿件与稿件之间的主次、关联、节奏等依然模糊。当然,在此基础上的信息传播效果也十分有限。

  一些美术编辑在设计版面时,常常让内容服从于形式:对图片进行不必要的异形裁剪来达到特殊效果;线条色块的指向虽然夺目,却混淆了不同稿件的分区;图片与相关文字稿脱节只为了迁就版式;为了制造冲击力而将并不重要的图片放大,或是给图片“喧宾夺主”地包粗框、铺底色以求抢眼……

  视觉元素本身虽然呈现形式,但其是要以传播内容为最终目标,或者说,形式本身也是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分裂的视觉包装只会让版面视觉化走向歧途,只有版面语言融会贯通的组合式视觉处理才能让版面焕发生机。深圳特区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2006年5月12日母亲节来临时,深圳特区报“情周刊”策划采访了5位因公牺牲的公安战士的母亲。为了用视觉形象突出版面内容,同时也为了更好地美化版面,主编和美编共同设计了一个黑色的“5”字造型,既用数字表明5位母亲,同时又分割了文章、美化了版面,黑色的庄严、肃穆体现了对逝去英灵的无限缅怀。版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和谐,得到读者和业内人士好评。-

  (作者单位:深圳特区报社会新闻中心)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