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摄影版的反思
李洁军  刊发时间:2009-08-12 13:22:28 来源: [字体: ]
                                      都市报摄影版的反思
         
;                                   --兼谈《新快报》摄影版"城市快镜"运作

    都市类报纸对新闻图片的运作模式和机制体现出新媒体在视觉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些新理念。然而,由党报体制开创的摄影版在都市报得以继承和繁衍,也有泛滥之势。目前,国内都市报摄影版绝大多数呈现出来的现状是:时效性差、出版周期长(大多数报纸每周一次)、新闻题材不够严谨(非硬新闻的图片故事)、缺乏深度、拼凑版面,甚至一部分都市报摄影版刊登大量的国际新闻图片。这种状况下的摄影版面演变成摄影部门玩弄影像的自留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版面零信息"和版面资源浪费。新闻摄影竞争不仅仅靠良好的运作机制和漂亮的版式设计;更需要对新闻摄影题材的务实的把握和一只综合实力较强的摄影采编团队。为此,我结合《新快报》八年摄影版面的探索和演变过程与都市报同行分享。
    一,常规摄影版+弹性摄影版
    1998年创刊的《新快报》从开始就设立每周一个摄影版的格局,新闻题材由本报记者拍摄的图片故事和专题为主,后来演变成跟国内其他都市报一样的运作,即国际、国内任何视觉方面的题材都以呈现。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2003年,我们在经过反思和调研之后,在编辑部和摄影部实行"弹性摄影版面"制度,也就是说在整个报纸板块里有相对固定的每周一次的常规摄影版,为了突出重大新闻摄影题材,体现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增设"弹性版面",随时调整版面向新闻摄影倾斜版序和版面规模,比如2003年9月和10月,由摄影部直接策划的动态的视觉新闻《广州偷贼全景大曝光》系列报道,2004年12月策划的《霸王车现象大曝光》系列报道,同样都是运用新闻摄影报道手法大篇幅、时效性、系列化,对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揭示引起广州市民的强烈反响,并取得了运作"弹性摄影版面"从题材策划--记者调配--现场指挥--编前会协调--版面呈现等直接经验。但是,"弹性摄影版"的弊病是不能将动态视觉新闻可持续性发展下去。
    二,"弹性摄影版面"演绎"城市快镜"的三位一体
    2006年3月30日,《新快报》创刊八周年之际,新闻图片中心无论是组织架构运作机制;还是摄影记者、图片编辑配备更加完善,我们抓住契机,将原有的常规摄影版和弹性摄影版"三位一体",即时效性、本地化,栏目化演绎成可持续性,将摄影版面成为报纸新闻板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快报》A叠新闻板块设置每周五个动态摄影版,版序在A15前后,根据新闻内容的重要性随时调整版序位置。图片新闻版常态化的做法,和目前国内众多的都市报摄影版以某个主题为线索集锦专题的方式不同,它对图片的新闻性和时效性的要求较高,需要摄影记者有较高的独立抓新闻的能力和视觉表达力,也是对报纸新闻摄影团队极大的挑战。"城市快镜"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要和编辑部新闻策划联动,或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独立作战,避免与文字版面冲突,避免新闻题材的重复。
     三,运作模式剖析案例
    "城市快镜"的新闻题材的定位在广州,因为同时在A叠新闻版组中出现,为了和图文结合性很强的"第一现场"有所区分,我们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做法,以动态时效新闻为主,动静结合,重视报道的连锁反应。比如改版后的系列策划"广州的哥难言之隐",抓取的就是一个应该引起关注却被遗忘的城市新群体--出租车司机的日常生活问题。在策划性的报道中,我们注意负面和正面报道相结合,注意内容连贯和深入。比如结合本地读者谈论热烈的珠江污染话题,连续推出"我的珠江我的家园"系列。每期"城市快镜"都有摄影记者的采访手记,他们不仅是报道者,也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在系列策划中,我们还会对下期内容有所预告,体现报道的整体性。与本报"大件事"和"第一现场"联动的报道有《所罗门华侨回家第一天》、《台风"珍珠"追风记》、《3秒钟破门擒匪》、《荔湾便衣队夜捣盗卖摩托团伙》、《便衣队净化矿泉街》等;独家策划的六个系列摄影报道《百年广交会》;体现摄影记者独立思考的深度报道《广州的哥的难言之隐》系列等;配合大量日常报道的《广州120》、《五月牛市好风光》、针对春节过后广东"民工荒"的《阿海招工》、《水与火的洗礼》、社区物权法纠纷问题报道《小区分家铁门催生业委会》、"世界睡眠日"的《好大个哈欠》等。
下面我以"禁摩系列"摄影报道的策划体现整个报道的节奏和把握。2007年1月1日起,广州市区禁止摩托车上路,这对全市一百多万辆摩托车是一个难题,我们陆续策划推出反映由禁摩带来的相关报道:以摩托车手维修服务配件产业链的《禁摩前夕的摩配街》;以一位普通市民买摩托车购买汽车的变迁《两轮到四轮的演绎》;以报废摩托车停车场为影像报道的《车殇》;以上门回收报废摩托车到炼钢厂的《铁驴的归宿》;以一个网友眼睛中的《摩托影像集》;颇具人情味的、以反映专业人士难以割舍的摩托情节的《哈雷,另一种摩托文化》;以偷拍和警方配合打击禁摩托车后带来的以偷盗自行车为交易的《禁摩后黑单车交易火爆》结束整个系列报道。以此为例的还有《春运故事系列》、2007年4月18日的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报道等。从运作一年半时间的新闻测评和调查数据来看,"城市快镜"的时效性、本地化,栏目化既提升了报纸视觉新闻传播的特色和影响力,又有效地使具有新闻摄影特色的题材在报纸传播中呈现最大。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兼学术研究部常务副主任、《工人日报》摄影部主任于文国在评价《新快报》"城市快镜"时指出,"'城市快镜'这种集新闻性、指导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摄影报道运作模式恰恰是所有新闻摄影人的理想追求。既是一次对新闻摄影传播规律认识的进步,更是一种对市场追求的归位。"
    (作者:《新快报》副总编辑)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