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赛网 | 人民摄影网 | 摄影家 | 学术活动 | 论文荟萃 | 摄影对话 | 青少年网 | 图片库 | 中外旅游 | 摄影器材服务 | 摄影技术服务 | 打假举报 |
新闻记录之人文
——新闻摄影的生命尊重和人性关注
内容摘要:人类社会永远处于一种需要被关怀和记录的时刻,摄影师用影像记录人类生活的精神文化现象,将影像进行传播,体现出了广义的人道主义关怀,而关注人性和尊重生命,是摄影师和摄影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人文、关注人性、生命尊重、摄影师的社会责任
一
、一个人文的社会
人文是一种人类精神文明的承载,是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人们对自己的尊严、存在价值、命运轨迹进行维护、追求和关切的存在,珍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存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探寻终极的理想人格的呈现,就是人文。人文所代表的人类独特的精神文化属性,正是人类对自我的认知和肯定。
摄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当下社会,已经毋庸置疑地承担起了对整个人类社会进行人文关怀的责任。而新闻摄影,作为如今媒体采用的最主要表现手段,人文关怀,已经成了新闻摄影人无法逃避的文化职责。
新闻摄影人,要用手中的相机,来关注人对幸福和尊严的追求,体现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关注人性的闪光,树立生命的尊严。
二
、需要关注的社会
这是一个充满温情但又包含了混乱和残酷的人类社会,这个社会需要摄影师用文化手段去维护。
这个世界的残酷性每时每刻都在触动人类的神经。据可考数据,残酷如战争者,在人类文明的5000年历史长河中发生了15000次,人类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生活在战争带来的阴影之下。战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蔓延,构成了人类社会独特的苦难篇章。用影像关注战争,让人铭记历史的沉痛,会更珍惜难得的和平。
自然给予人类生存的条件,但也带给人类灾难。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带给人类社会的危害让人触目惊心。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难,也有土地沙漠化、干旱、地面沉降、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难,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难。而更可怕的是生态灾难——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行为打破了生态的动态平衡,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等),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用图片形式关注灾难,让人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和环境之间关爱之情的伟大,是摄影师的责任。
世界的发展,让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结构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样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关注多元文化,让我们听到不同文化层级的声音,影像记录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里还包含关注生活,让人们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
三、硝烟里的瞬间
战争是新闻摄影关注的一个重大主题。这项人类社会最残酷的行为,带给了我们许多的经典和许多的反思。自从1839年摄影术发明的那一天起,摄影人就在用手中的相机向世界传达着自己对战争的认知。
1934年欧洲著名摄影记者沃特·博萨特在中国大陆记录下这样一个瞬间:一个参军仅半年的新兵,在追剿一股窜至国民党后方阵地的日军侦察兵时,被子弹击穿腹部,仰面倒下。这是一个在战场上并不罕见的场景,但是博萨特记录下了这个瞬间,将它展示给那些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杂草编制的伪装包裹在这个士兵身上,他夸张的表情和张开的双臂,让人觉得这个场景宛如电影中的一幕,却又真切的直刺人心。没有亲历过战火的人,无法用想象得知战场上子弹划破空气、衣服和皮肉的残酷。这个叫做朱文海的士兵中弹的一瞬间,摄影记者把战场上真实的疼痛传递给了这张照片的读者。
前苏联摄影师德米特里·巴尔特曼茨则用天空下的一片悲怆,将人们的思绪带到更遥远的地方。1942年德军撤入克里米亚,对当地的村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隆冬退去的这个时节,积雪渐渐消融成了积水,那些在屠杀中倒下的人们躺在乡村泥泞的土路上,阴云翻滚着向徘徊在尸体间的村民们袭来,悲怆弥漫,但画面上却只有两个人放声哭泣,而其他的人或沉思着站在一旁,或漫不经心的随意走动着,人们的思绪在这一刻的天空下,跨越了死亡带来的悲伤。这是摄影告诉世人的悲哀。
摄影在这里所传递出的人性信息显得如此强烈,年轻生命结束的同时,也结束了年轻生命为人类创造财富的机会。因此,渴望阳光灿烂生活的人们会更加珍惜生命的存在。
在战争中,也有跨越不了的悲伤。被《生活》周刊称为“悲天悯人的摄影家”英国的拉里·伯罗斯,在1969年的越南,用彩色胶片定格了一个越南妇女撕心裂肺的痛哭。这场发生在越南顺化的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使成百上千人被捆绑着送到乡村去杀戮、掩埋,当一年之后,这些尸体被重新挖出来时已经腐烂成了白骨,无法辨认,悲痛的亲人们只能凭借衣服饰物来辨认出死去的亲人。那个顺化妇女,一手抚着被塑料布包裹起来的丈夫的尸体,坐在这片荒芜的沙地上,放声痛哭,哭声仿佛冲破了纸面,冲进读者的耳朵里。这是最著名的越战照片之一。越战的残酷至今都让世人感叹,绞肉机般的丛林战争绞杀了超过130万人的生命。拉里·伯罗斯原本赞成西方对越南的武力干预,但他以记录者的身份走进战场,战争的无情让他产生了怀疑,烈日下哭泣的顺化妇女,就是伯罗斯怀疑过程中的影像诉说,记录着伯罗斯发自人类精神本源中的悲悯。
1972年的黄功吾也同样记录了越南战争中的狂乱和惊恐。从天而降的凝固汽油弹迫使孩子们惊慌的逃命,一个女孩被弹片击中,不得不扒掉燃烧的衣服。而在孩子们的旁边,是一群迈着悠闲步子的美国士兵,仿佛那些孩子们的哭喊根本传不进他们的耳朵。越战这样一场远离美国本土的战争本来就没能带给公众真切的感受,而旷日持久的作战时间,也已经让美国人都变得麻木不仁。当一群满脸惊恐慌乱的孩子们跑上当时《纽约时报》头版的时候,还是深深地触动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们,“图片增加了公众对战争的反感力量”。这张照片所带来的人类残酷的缩影,让美国人对越战进行了重新的认识,甚至有人认为,这张照片,使越战缩短了六个月的时间。摄影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唤醒人性的角色。
尽管摄影的现场记录和人性关注有时从表面显得无能为力,可它的文化信息视觉穿透力还是能够让人们从冷漠中觉醒。从战争影像的解读中,人们善良的生命尊重会发出强烈的对生命尊严的呐喊。
1945年,二战胜利,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美国对日作战胜利日的时代广场上,一名水兵情不自禁地拥吻一位白衣护士。尽管这是一个被设计出来的场面,但是,当美国《时代》摄影家阿尔佛雷德·埃森斯塔特把它摄入胶片之中的时候,还是让整个美国都激动而欢乐。影像的经典一刻,让人们忘记了痛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影像力量的感召下,显得如此强烈和迫切。生命尊重和人性关注,在这里达到无上崇高的境界。
四、灾难中的手
灾难带给人们伤痛,带给人们死亡。但是在灾难中,在灾难过后,我们总是能看到许多悲痛中的人性闪光。
1979年迪尔特·阿佩尔特拍摄了一双从废墟中挖出来的手。左手已经干裂的仿佛大旱时节的土地,而右手也破碎得惨不忍睹。长时间的暴露使人类的双手呈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形态,凝固而又碎裂的时间在这双手上展现,这一个瞬间可以被凝滞成碎片,而阿佩尔特的照片把时间的碎块凝聚在了平面上。这双手不禁让人想起汶川地震时的另一只手。孩子的小手握着一支沾满灰尘的圆珠笔,同样刺痛人心。这些手中握的是对灾难的沉痛和伤感。新闻影像记录的固然只是一只手,但是这只手背后连接的是整个灾难。汶川地震,让整个中国都为之撼动,成为这片大陆上抹不去的伤痕。孩子的手,揪紧了全国人民的心,通过照片传递给读者的伤痛让每个人铭记,让每个人感动,让每个人在那一刻发自内心的展现自己的人性关怀。此时这只小手里握的,其实是希望,是对生命权利的不舍弃,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愿放弃,此时,影像记录的是废墟中的强者力量,是人性光辉的放射。
迈克尔·维尔斯在乌干达拍下了一只当地儿童的手。干枯,消瘦,看起来就像是某种鸟类的爪子。但它确实长在一个经历连年战乱和饥荒的孩子的身上。与之相对比的是一只保养得很好的白人的手。落后与发达,贫困和富足,巨大的生存状态的差异在这里激烈碰撞,人道主义的道德问题在这里被阳光充分曝晒,任何的解释都显得苍白,一黑一白的象征意义,已经足够代表一切。这就是影像折射出的人性魅力,观者的神经会思考出怎样的救赎方式,乌干达旱灾会让爱心汇聚的人性源泉化解恶果吗?摄影语言向人类发出强烈呼唤。这就是摄影的伟大之处,摄影师通过文化思辨和技术手段把普通的生活场景变成了文化产品,让更多的人记住了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该如何去改变世界的不健康元素。
五、人性中的温情和美好
摄影师的镜头并不只是用来记录那些会刺痛人们内心的画面。这个世界仍然充满着温情和美好。
1997年的苏丹,美国摄影师瑞奇·阿迪克斯拍下了一个母亲给自己孩子的一吻。当时,严重的饥荒在苏丹蔓延,蚊虫,苍蝇,在两人的身上脸上肆意的叮咬着,孩子的胳膊甚至只有母亲的指头那么粗。即便这样,她仍不忘深情的亲吻自己的孩子,不管多么艰难,伟大的母爱永远不会消失,这个吻带给了孩子无限的温暖和艰难的笑容。在极端环境下仍被坚持着的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激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在人道主义机构的帮助下,苏丹建立起了食品救济中心,向这些行走在生命边缘的人们发放食品和必须的药品。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会在心中默默的祈祷这个幼小的生命,能在母爱的呵护下,顽强地活下来。
巴黎的穆费塔街头,一个小男孩怀抱着两大瓶红酒,雄纠纠气昂昂地迈着快乐的步子,神采飞扬之间,仿佛一个凯旋的士兵,骄傲地向路上的行人们致敬。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拍摄于1958年的这幅“决定性瞬间”作品没有什么深刻的历史背景,只是生活中某一个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瞬间写照,没有历史事件的沉重,生活的平凡也能感动得让人落泪。那孩子的衣服甚至都没有塞好,可是却那么自然而又与众不同。人性的光辉在这里被影像张扬得淋漓尽致,读者会禁不住内心的激动感谢摄影师的伟大,他把人们渴望已久的真实的幸福生活信息传递给了大众。
同样是在法国,罗伯斯·杜瓦斯诺镜头里的老祖母正把手伸过一扇玻璃被打碎了的窗户去浇窗台上的花。玻璃被街上淘气的孩子们给打碎了,一直没来得及换上,但这反而方便了她每天浇花。这是一个巴黎贫民区的家庭的清晨,男主人正端坐在家里看着当天的报纸。日子平淡而且艰难,可是井然有序的生活也自有其中的乐趣。这扇没有玻璃的窗户,让老人的心也像鲜花一样健康生动。
六、摄影的人性思辨
在镜头里关注人性,尊重生命,这正是新闻摄影的历史职责。每一代摄影人都在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生命中或震撼或平凡或悲伤或喜悦的每一刻。
那个爬在地上的干瘦饥饿女孩,一定还被大家所记得。苏丹1993年的那场饥荒至今还让人恐怖在心,南非摄影家卡文·卡特的镜头里记录下了那个奄奄一息的瘦小身影和她背后的那只赫然而立的秃鹰。也许女孩的下一秒,这只秃鹰就会扑上前去享用这唾手可得的猎物。这是在饥荒之中最凝炼的绝望,人类在自然的法则之中,重新沦为食物链的一部分。这张照片使卡特声名鹊起,一瞬间成为了全世界摄影界关注的人物,并且他的这幅作品获得了1994年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但是卡特没能在这场极端状态下的人性思辨中走出来,最终他选择了自杀,他说“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此时距离他获奖仅仅两个月。
其实,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完成了人性思辨的过程,镜头里呈现的画面就是他思考的结果。卡特用结束自己生命这种极端方式呼唤生命尊重,足以见证影像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健康发展所肩负的重任。但是卡特的逝去只是这场全世界摄影师对人性关怀思考的一个中点,更多的对终极答案的追寻仍需要所有手中拿着相机的人们继续用快门来进行。只要人类的摄影行为还在继续,对人性的关注就不能停止。
人性关注和生命尊重是摄影师和摄影必须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美)布莱恩·霍顿 著/王传宝陆云 译.新闻摄影工作手册[M].
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2](英)约翰·伯格,(瑞士)让·摩尔著/沈语冰 译.另一种讲述的方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美)苏珊·桑塔格 著/黄灿然译.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雅克·拉康.视觉文化的奇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陈更生 河南日报摄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