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摄影再曝造假
 刊发时间:2009-07-23 12:58:34 来源:中国•蜂鸟网 [字体: ]
    《人民日报》6月26日刊登的一幅署名李辉的照片被疑造假,引起人们不小的怀疑和震动。照片的文字说明:广西南宁市被誉为"中国绿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画面是在城市中某个公园的绿地所拍,作者主要反映人类与鸽子怎样的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作者为了增加鸽子的数量,就在同一幅照片中复制了许多相同的
鸽子粘贴在画面上。

    同样是新闻照片,曾经的一幅《广场鸽接种疫苗》因为一只鸽子引起全国上下一片轰轰烈烈的大讨论和打假之声。现在《人民日报》又来了一幅因为鸽子造假的新闻照片,我就纳闷了,难道新闻照片就缺少那几只鸽子吗?没有这几只鸽子就不是新闻照片吗?少了几只假鸽子照片就不完美了吗?

   《人民日报》的这幅照片造假手段并不高明,但是为什么就逃过了图片编辑的火眼金睛,可能是编辑根本就以为多了几只鸽子并不影响照片的真实性,反而更能表达作者的拍摄意图;也可能是编辑大人根本就没有在意照片究竟有没有造假;也可能是从记者到编辑都知道照片造了假,但是都认为这种造假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允许发表,向大众展示……不管是什么情况,都反映出报纸编辑的编辑思维、新闻理念和政治导向都有些问题,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实际上是很严重的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问题。如果编辑知道照片造假,继续使用,就说明报纸类似的照片造假甚至新闻造假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一个潜规则,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手段而已,这种造假会对舆论导向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如果这种低级的造假手段没有被图片编辑识破,只能说明图片编辑的水平也太一般了,在《人民日报》也有这种水平的图片编辑,让人笑掉大牙,果真如此,这个图片编辑要下课了。

    新闻真实性原则,在新闻从业者接受专业的新闻教育之初就提出来了,这是新闻人员首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然而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却被许多专业人士抛在了脑后。这如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一定的情有可原,因为极少数手段还很落后,不过那时这种造假也很难呀,数码影像还没有出现和流行起来。

    再来看看这个作者,他之所以要多复制几只鸽子上去,无非就是传统的影像观念在作祟:画面中鸽子太少不完美,不能让自己的意图完美表现,也不能吸引编辑的眼球,人们看到照片后也没有赞美之声。我就有一个想法了,难道作者当时就拍摄这一幅照片吗,你要是真存心造假,你把当时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中的鸽子复制上来岂不更是显得真实,那样的话人们还真难识破呢!

    我翻看了《人民日报》电子版,那幅照片依旧在使用,为什么知错不改?难道人们的怀疑之声没有传到编辑人员的耳中和眼中,纸质媒体印刷出来很难改正,但是电子媒体更改过来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呀,你如果更改了并且发表一个声明来向广大受众道歉岂不显得更加大度和专业,这样的声明有很多媒体在做呀,难道你中央的第一大报放不下这个面子来。知错就改,你还是好同志,人们欢迎,人们喜欢。但是死要面子,拒不认错那是老百姓最最讨厌的了,这在公安、司法机关在审理案子时最讨厌的就是犯罪嫌疑人的这种态度了。

    或许这幅新闻照片没有先前广场鸽的轰动效应,因为同样的造假手段,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人们更是懒得去理了,广大受众的心理已经有麻木之心。不过党报党刊那种严肃、传统、一贯的办报风格,老百姓很少去阅读了,这些报纸只有堆积在各个部门的办公室的各个角落,最后作为废品卖给收购人员,还能卖一点钱,一毛多钱一斤呀!

    实际上,作为新闻照片,我们不缺少这几只鸽子,我们更不需要这几只鸽子,因为鸽子多了,很难喂养呀!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