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赛网 | 人民摄影网 | 摄影家 | 学术活动 | 论文荟萃 | 摄影对话 | 青少年网 | 图片库 | 中外旅游 | 摄影器材服务 | 摄影技术服务 | 打假举报 |
新闻典型报道是精神产品,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思想和情感。人的认识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源泉。因为思想的深刻和张力,这种精神产品才具有大的价值;因为情感的充盈和自然,这种精神产品才吸引人,愉悦人。
消息写作要折射情感与思想的光芒
■王冬梅
我采写的消息《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祭日临近(引题)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有人被究刑责?(主题)》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仔细思索,这篇消息除了浓缩了我一直以来追求写好消息的技巧以外,更重要的是折射了超越消息文本之外的情感和思想的光芒。
采写经过:独家报道的事件新闻
工人日报总编辑孙德宏几乎逢会必讲的是"抓事件,抢独家,下大力气提高新闻价值判断水平"。他强调说,新闻价值判断水平,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一家报纸的水准。在包含此篇消息的新闻采访中,我一直按照总编辑的要求去做。
这个当时许多人声称"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案件在工人日报独家率先报道后,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纷纷跟进参与报道,互联网上的评论更是铺天盖地。
最终,这个拖了两年的案件在媒体披露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处理了,有关办案人员也受到了处分。
写作技巧:践行"七字标准"理念
在一些媒体面对"七台河矿难刑责迟判"失语或者忽略的时候,是责任感、良知和新闻理想这样宏观的情怀激起我率先报道此事的勇气。具体到消息文本的写作经验,让我想起10多年前读过的一本书,作者梁衡写到,一般是用七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稿件。
这七个标准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我脑海中,我想这篇消息较好地体现了这七个标准。
1.取材重大。我在国务院安委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督查这个题材中提炼出重大新闻: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东风煤矿特大矿难造成171名矿工丧生、48人受伤,早就被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但事故责任人为什么迟迟不判?题材的重大和李毅中质疑的新闻点的出现致使这组稿件具备了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前提。工人日报评报组评价:"这一篇最有深度、最有分量,因为所抓的事件最为重大,最为关键,也最为根本。"
2.达意新颖。跟随督查组采访的记者不止我一个人,但只有我在第一时间发回了独家新闻,我通过对新闻素材进行了独特的发掘、加工和配置,突出"原创"元素,使新闻折射出与众不同的亮点。
3.挖掘深入。工人日报总编辑孙德宏经常告诫记者说:"一旦发现一个有价值的新闻,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按照新闻规律把它充分地表现出来。"李毅中的质疑是代表党和国家关注民生,关怀普通人的生命权益,而记者被看成是"社会的良心、良知与正义的守望者",工人日报这样一份以关注职工权益为主的报纸更是要求记者具备很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要表达这种关注和关怀。我把现场中的新闻延伸挖掘,揭示督查发现的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在更高的思维层次去驾驭事实。
4.抢发快速。采访中具有新闻性的是李毅中的质疑,但又显单薄,因此需要我以最快的速度尽量多地采集相关信息,努力发掘督查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即把深度调查与随机采访结合起来。我顾不上吃饭,回到宾馆就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手法写出来,半夜发回报社夜班编辑部。
5.文字简短。这篇消息只有700多个字,但却包含了很多信息,有中国新闻奖评委统计,平均每60多个字就披露一条新的动态信息。
6.写作手法灵活。这篇消息的写法灵活多变,我采用了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同时力求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7.效果强烈。消息见报后,成千上万的网友参与评论,数千家网页转载。新华网发表评论《安全生产法纪严肃性不容挑衅》,人民网发表评论《李毅中质问:七台河矿难责任人为何两年还未处理?》,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还有多少矿难责任人没有处理!》等。有的网友发帖子说:"我们需要李毅中这样为民伸冤的好官员!""李毅中让我们看到国家还是有清官的,他的正义感让人民得到几丝安慰!"有的网民说:"王冬梅的报道揭开了某些地方司法黑暗的一角!""王冬梅的消息代表了正义的呼声。"
写作思维:散发情感与思想的亮点
我认为,带着感情采写胜于一切写作技巧。有时候,一篇稿件的温度与热点就来自于记者的情怀,这种深切之爱的情怀会让稿件变得不普通,让稿件能具有抵达读者心灵的冲击力。
为了保证消息的权威性、真实性,同时也突出这一事件的严重性,我多次直接引用李毅中的话,多用动词描述让报道充满画面感,更加具有情感力度。为了让消息生动传神,我尽量多用细节,由于细节具有的感染力,许多网络媒体在转载时,直接把细节拿出来做标题,比如搜狐网,人民网等在转载时把消息中的细节"李毅中眼圈发红"作为标题,在首页显著位置刊登。中山网等在转载时把消息中引用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表态的话"要认真查 不能睁只眼闭只眼"作为标题吸引读者。
工人日报评报组点评:"值得赞赏的是抓住了细节,融入了真情。记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能动地挖掘细节,靠的是时时刻刻不忘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因而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绝不是跟随走秀。记者融入了真情,才能在报道领导人活动时写出感觉,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素材的取舍、行文的节奏等,是受感觉'驱动'的。看得出记者在深入地体会每一个细节,因此融入文字的感情饱满。"
虽然这篇消息承载了我太多的浓厚的情感,但除了赋予报道以巨大的感性冲击力之外,我时刻注意用理性的色彩、思想的光芒来点亮和提升感性报道的深度、高度。我时刻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捕捉社会变革的坐标点上和广大读者感兴趣的聚焦点上。因此这篇消息不仅写出现场感、深度,还要写出观点,用深度报道的思维来写消息,既有生动形象的立体感,又有极大震撼人心的力量。简单地说,这篇消息是用心思考、认真准备和深入采访的结果,更是灵感思维、炽热情感、成熟思想和新鲜的事情撞击的结果。
正如工人日报总编辑孙德宏所言,"新闻典型报道是精神产品,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思想和情感。人的认识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源泉。因为思想的深刻和张力,这种精神产品才具有大的价值;因为情感的充盈和自然,这种精神产品才吸引人,愉悦人。因为思想的深刻和情感的充盈,这种精神产品的价值才更大,也更容易地被受众所认同和接受。"他在点评这篇消息时说:"这正是文本所表现的思想的力量震动了我们的心灵,是文本对丑恶的揭露,对生命的强烈关怀激动了我们。" (作者单位: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