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赛网 | 人民摄影网 | 摄影家 | 学术活动 | 论文荟萃 | 摄影对话 | 青少年网 | 图片库 | 中外旅游 | 摄影器材服务 | 摄影技术服务 | 打假举报 |
女摄影家侯波:我亲历了开国大典也看到祖国富强
6月26日,侯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回忆开国大典时的情形。
2009年7月5日 侯波在街头为志愿者拍照(2008年9月15日摄)。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记者黄海、公磊)女摄影家侯波的一生充满传奇:她出生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13岁即投身革命参加抗战,14岁加入共产党奔赴延安,25岁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历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南海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拍照12年,十年动乱饱经磨难,改革开放后重获新生,71岁时担任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创会主席……
现在侯波已是85岁高龄,除了听力不好要戴助听器外,身体硬朗。她和93岁高龄的老伴、摄影家徐肖冰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
“我这一生很有福气,亲历了开国大典,也看到祖国富强。”6月底的一个早晨,侯波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这样说。老人很健谈,说到激动处,眼角溢出泪花。
“共产党让中国人站起来了”
侯波回忆说:“我1924年出生于山西省夏县,那时共产党成立还没几年,军阀混战,上海等许多大城市都有洋人的租界,国家受欺负。小时候我的生活很苦,正该在学校好好读书的时候,父亲在太原做工被资本家害死了,母亲不久也病死了,祖母哭瞎了眼睛,祖父也得了重病。1937年日本人侵略中国了,大半个山西都被鬼子占了。眼看活下去都很难,在地下党的引导下,我来到中条山,加入了薄一波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那年我13岁。”
侯波说:“共产党不仅给了我这个苦孩子一条活路,还把我培养成一个有用之人。”
1938年,侯波被安排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安吴堡青训班学习,在那里加入了共产党。这年冬天,她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被分配到保安处工作,因年龄太小,随后被安排到边区中学、延安女子大学、延安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从事护士、扫盲等工作。在延安,她与摄影家徐肖冰相识并相爱结婚。徐肖冰早年在上海从事电影事业,参加过《桃李劫》《马路天使》等电影的拍摄工作,1937年来到延安后,长期为毛泽东等领导人拍照片和纪录片,留下了《挥手之间》等传世杰作。
抗战胜利后,侯波和徐肖冰被派往东北参加接收日本人的“伪满影”即后来的东北电影制片厂,侯波担任了摄影科科长,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摄影技术。1949年初,侯波夫妇来到北平,侯波担任了北平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科长。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并到中南海办公后,侯波被组织上安排担任中央警卫局新设的摄影科科长,专门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拍照。
“党的信任给了我见证开国大典的人生机遇。”侯波激动地回忆道,“1949年10月1日下午,30万军民欢聚在天安门广场。下午,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我拿着一个只能装12张底片、只有一个标准镜头的相机,在城楼上开始了紧张的拍摄工作。在奏国歌后,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了。我感觉身上的血都沸腾了,顾不得危险,将身体仰到城楼护栏的外边,抢拍了主席宣告的历史瞬间。”侯波一生最珍贵的传世之作《开国大典》由此诞生。徐肖冰当时也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庆典的电影纪录片。
侯波说:“开国大典让我感受特别深的一点是,人民当家作主那种欢欣鼓舞的喜悦完全是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