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照片背后的故事
 刊发时间:2009-06-25 14:52:11 来源: [字体: ]

  新闻摄影,一项原本属于专业摄影记者的职业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似乎越来越不神秘。网络技术及相关产业的进步,让手

机也能成为拍摄新闻照片的工具,有的作品连专业摄影记者、摄影师都自叹不如。然而,作为专业摄影人,应该比非专业者有更高的素质,有更深的思考。

  近日,来榕参加摄影展的著名摄影家、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贺延光与本报记者分享了自己从业30年来的体会。他说:“按快门不难,难的是什么时候按。”

  贺延光是在中国摄影界享有很高威望的新闻记者,他先后7次在国内最高新闻奖评比中获奖,是国内新闻界惟一既获摄影一等奖又获文字特别奖的平面媒体记者。《小平您好》《民主进程》《深圳又长高了》《第三个是男孩》等摄影作品,成为黑白影像时代的写照。《面对生命》和《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则是进入数码时代后,用镜头诠释图片背后深邃内涵的经典之作。

  2005年4月29日下午,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伸手相握。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的第一次会见。《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以红地毯和光亮的地板做背景,高角度略微俯拍,画面中2位新闻人物以全身取景,同时迈出右腿,伸出右手,拍摄得恰到好处。

  贺延光向记者透露了拍摄《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的不易。“当天上午,拍摄完连战在北大的演讲活动后,我回到单位告诉司机马上吃饭,15分钟后出发。整理完照片,我顾不上吃饭就提前近3个小时赶到人民大会堂抢占好位置。”当天,在记者采访台阶的第4层,贺延光反复试验拍摄了50多张照片后,确定了黄金位置和相机的曝光设置。

  连战走出来后,贺延光就开始跟拍,以便将对焦点锁定。从胡锦涛主席也伸出右手,到2位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不过短短几秒,但贺延光调整好准确的曝光数据高速连拍。1张反映两岸局势的经典画面诞生了。图片见报并通过网络传播后,好评如潮。

  最终,《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获得《人民摄影报》2005年度全国最佳新闻摄影奖、2005年度中国新闻摄影评选金奖、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贺延光说,无论大事小事,相机没有思想,但人可以有,记者可以创造,摄影记者必须拿出有说服力的照片来。

  1991年华东水灾、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每当大事件发生,贺延光都是忠实的记录者。他说,这是对摄影记者的考验。当记者,应当“眼中有镜”,有一定的积累。年轻记者一定要到现场体验、感受新闻,不断地观察、思考、磨练,是记者的日常必修课。

(福州日报记者 郑帅 文/摄)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