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把通讯员放在心上
 刊发时间:2009-06-02 09:43:18 来源: [字体: ]

解放日报通讯员  王照晖

  屈指算来,我为《解放日报》当通讯员已有30个年头了。这期间,我在各种平面媒体见报了3000多张照片,其中约半数是《解放日报》刊用的。作为通讯员,我自觉挺成功;但这全亏了《解放日报》对我的

指导和关心。

  开始我并不懂新闻摄影。1981年1月13日,我给《解放日报》提供了一张照片,说的是全国劳模、市海洋渔业公司船长张孝善出海半月返港后,在第二天又要开船的情况下,还去三角地菜场查看渔货质量。照片在头版见报,新闻内容虽然齐备,但画面质量一般。记得当时的摄影部主任赵立群老师对我说:“虽然主角及周围人群视觉形象尚可,但菜场职工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太少,仅能看到两只手和半个脸。而左下角空白又太多,在构图上要下功夫。”这段有关新闻图片也要讲究构图的教诲,让我受用了半辈子。

  听了教诲就要改进。1983年4月17日,我在《解放日报》“春在上海”摄影比赛中发表了一张名为“求知”的照片。画面上,复旦大学《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辅导讲座的邓纲忠老师,讲完课走下讲台时被提问学员团团围住。这张照片得到了赵老师的肯定:“这张照片构图紧凑,新闻性也较强。”我知道,赵老师这是在鼓励我呢。

  就这样,我的新闻摄影水平日益进步。我家住在大杨浦,对杨浦区面貌的变化总是格外关注。当区内最大的棚户区茭白园路2800户危房即将拆迁时,我登上阳明新城楼顶,拍下了灰蒙蒙的危棚简屋;当拆危后的7.8万平方米土地上植绿时,我又拍下了江浦街道扇子舞队迎着晨曦在绿地间翩翩起舞的镜头。这两张照片在1999年11月22日上了《解放日报》的头版。4年后,当这块土地上建起10多幢小高楼时,当时的摄影部的老师又指导我用两张新旧对照照片完成了“茭白园今昔”的报道,堪称精华。

  至于2005年2月8日大年初一,在《解放日报》春节专题报道中刊登的那张陈战第8次献血的大幅照片,也是在当时摄影部领导张安朴、薛石英指导和催促下完成的。此外,还有对五角场变迁、黄兴公园开发、张利仁一家三代等等的很多报道,都是在报社编辑记者的指导下完成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甘为通讯员做嫁衣的高尚情怀。

  不仅业务上有指导,《解放日报》对通讯员的关爱也历历在目。2001年9月,我因车祸在医院里躺了40多天。当时赵立群老师已经是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了,百忙中他还跑到医院来看我,鼓励我好好养伤,伤好了再拍照片。香港、澳门回归和新千年来到的夜晚,我忙于拍摄喜庆的场面,凌晨回到报社已经饥肠辘辘。当我看到解放日报为摄影通讯员准备了蛋糕、水果、饮料等食品时,一股暖流随即涌上心头,再苦再累也值得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我总是背着相机在拍照片,但有一年,摄影部还为当晚拍照的通讯员准备了一顿年夜饭。虽简陋,但心里仍感到甜,因为党报把通讯员放在心上。

  30年业余新闻摄影生涯中,我曾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这是《解放日报》对我的褒奖。我将珍惜这一荣誉,生命不止,拍摄不息。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