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摄影讲座感言
北航校报 刊发时间:2009-05-30 13:33:27 来源: [字体: ]

贺延光在北航举办摄影讲座

  5月13日下午,《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高级记者、著名摄影家贺延光作客北航艺术馆《中国青年报》经典新闻摄影作品展现场,以《30年——

—一个人的摄影记录》为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摄影镜头中发生的故事。中国青年报社副社长谢湘,著名作家、编剧陈彤,品牌推广部执行主任许海涛等嘉宾,以及我校教师和学生代表200余人聆听了讲座。北航党委宣传部部长、文化建设办公室主任蔡劲松主持了讲座。
  中国青年报社副社长谢湘在致辞中谈到,贺延光的作品时间跨度长,不同时期的作品代表性很强,充分展现了他用镜头记录历史、拓展新闻摄影艺术震撼力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能够分享贺延光的作品以及摄影经历是当代大学生摄影爱好者宝贵的精神财富。
  讲座中,贺延光以自己从事摄影工作30年来的经历为主线,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展示自己不同时期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向我校师生介绍自己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历程、经验和看法。贺延光谈到,现在随着数码相机的不断升级,对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技术要求降低了,但要拍出视角独特、意义深远的经典作品,就要求我们用心去拍摄,这样才能让受众和摄影师之间心灵相通。
  聆听了讲座的同学纷纷表示,贺延光老师生动真实的经典照片以及精彩的摄影经历丰富了自己的历史观,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观摩这些快门声后的历史片段,得到的不仅是一次光影体验,更是一次历史、审美和人文的教育熏陶。
  本次新闻摄影讲座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带来艺术享受,也必将对青年大学生摄影爱好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为《中国青年报》经典新闻摄影作品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文/图 廖 行)


  听了贺延光讲述的他多年以来的经历和经验,使我感慨万分。我本以为,新闻图片最关键的是在现场,最终图片只要能清晰地表达人物、场景、事件就很完美。但是从他讲述的拍摄胡耀邦照片的经历让我明白,即使是新闻图片,也可以有创意,有特殊之处才能感染读者。好的新闻图片,不仅仅是表达出现场的场景,更是要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现场的气氛。 (陈 璐)

  新闻要真实,新闻图片也不例外。当你想到过去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些照片都被ps处理过的时候,你做何感想?“拍下就是永恒。摄影的功能不仅是为了观赏,有时是为了防止遗忘。”贺延光常以此与同行共勉。拍好照片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错过照相最佳时机而后期处理好的照片还有什么意义? (薛江龙)

  这是一个摄影记者在扎扎实实地工作了三十年之后的反思。他在不停地自我追问,新闻报道在社会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这是一段精彩充实,令人向往的人生。周游世界,让自己有限的一生和无数人的生命轨迹相互交错,和每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最轰动的事件紧密联系,用自己的眼睛和手指记录历史。一身便装,一个背包,贺延光朴实干练的作风尽显,真挚又不失幽默,让我们看到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也留给我们许多深深的思索。 (周 璐)

  媒体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不仅仅是为自己所在的报纸或电视台提供很有卖点的新闻材料及照片,更多应该思考的是自己身上担负的那一份社会责任。不矫揉做作,不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张照片,要求群众配合自己摆姿势、作造型。如实地反映身边的生活,悲就是悲,喜就是喜,这是对社会、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原莎莎)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张生动的新闻照片,不仅仅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永远无法忘却的历史瞬间,更给了我们感动。照片记录的只是一瞬,但它的产生的过程却是一个或让人感动、或让人感伤、或让人愤慨的故事。新闻照片有着自己的生命,它不能被摄影者本身所左右,摄像者能做的只是选取一个最好的角度将它记录下来。只有这样的照片才能大浪淘沙,永久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李 晨)

    “拍摄的技巧是次要的,大家拿着相机多拍一些技巧自然就有了,拍什么,什么时候拍,弄清这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听完讲座后给我印象最深的话。拍照片就像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一样,自己想清楚要拍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拍,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我从贺延光拍摄的照片中感受到了那种“一图胜千言”的境界。 (陈 敏)

  作为摄影工作者,对新闻的敏感度是必须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对见证历史真相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为,你按下快门的瞬间,是对后代的一种承诺。影像永恒,有时候看到某些照片,会激动、会感慨、会满脸泪痕。因为我们知道,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摄影者用独特的视角记录的故事,也直面着必须面对的历史。 (沈 婧)


--转自北航新闻网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