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佑忠:新闻摄影采访三步曲
安佑忠 刊发时间:2008-12-12 23:31:32 来源: [字体: ]


安佑忠 全国专业报摄影学会会长、高级记者、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津贴。


    作为新闻摄影记者,

在采访拍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三个步骤:观察中发现,等待中捕捉,构思中提练,这是我在多年摄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采访过程中的三步曲要求作者具有扎实全面的基本功和一定的艺术素养、审美观点和文化底蕴。它来源于技术阶段和采访阶段中大量摄影活动的经验积累,当具备相当经验时,仍需要不断的创新和突破,在这三步曲中你会发现,摄影实践是那样富有挑战性,因为它几乎总能在你运用你的经验时给你新的灵感,给你新的启发。

    (一)、观察中发现

    简单地说,这是选择题材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摄影前选取要摄取的那一特定瞬间与画面的过程。观察与发现是相辅相成的,它要求深刻地体验、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善于在司空见惯的场景中捕捉到画面,善于在平凡普通中预见独特。对待事物,能够“观其形而悟其神”,能调动丰富的想象和广泛的联想,在无数个必然和偶然的细节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善于接受各类事物的启示,并善于捕捉和发现,能够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发现新意。

    有人说印象派大师莫奈有一双了不起的眼睛,因为在他眼中,常被我们忽略但又被他表现出来的事物竟是那样的美好。观察就是要有这样的眼睛,观察是为了发现,发现调动着观察。如果不善于发现,结论就是不善于观察。要学会观察并非易事,我们的生活空间丰富多彩,如果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和联想力,观察将会变得通俗平庸,作品也将平淡无奇。培养观察能力,是创作者进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相当困难的一步。

    如何观察?

    1983年,团中央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快乐小队夏令营”活动。

    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国快乐小队夏令营的第一次重大活动,也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营长是当时的国防部长张爱平,名誉营长是陈云和邓颖超。

    陈云作为名誉营长在中南海小礼堂接见营员代表时,预备会上陈云的秘书提醒记者不要离陈云同志太近。第二天,我带了一台尼康fm2相机,一支50毫米标准镜头和一支80-200毫米镜头。当营员小朋友给陈云同志佩带领巾、营徽、献礼物时,众记者蜂拥而上,我也随着跑到前面。可50毫米的标准镜头只能拍到陈云的一个头像,怎么办?灵机一动,于是转到陈云同志的侧面拍了一张与众不同的照片,可营员代表给陈云同志献礼物的照片我一张也没有拍到。但我观察到了所有献礼物的小朋友献礼品时陈云同志都没站起来接,唯独藏族小朋友献哈达时陈云同志站起来接的。事后我总结前后经过,抓住这一特点,当邓颖超同志在闭营式上接营员代表献礼物时,我作好充足准备,用2.8广角镜头,站好位置,终于抢先一步抓拍到了“献哈达”镜头。

    观察引导发现,就像捕猎者发现猎物,找到你的目标,这就是观察的最终结果。

    (二)、等待中捕捉

    如果把观察中发现比作寻找发现猎物,那么等待中捕捉无疑是在发现猎物后出击,并将猎物成功捕获的过程。

    摄影,尤其是新闻摄影,主要是靠瞬间形象说话,捕捉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特定的、决定性的瞬间,是摄影记者的最根本的追求。因此,研究瞬间把握是摄影人心中最重要的课题。

    在等待中的瞬间把握,贵在快速和典型。这其中,时效性和典型性就构成了捕捉瞬间的两大基本要素。

    对于突发的新闻事件、突然出现的人物动作,不容摄影者等待,有些情况下也不会再次出现,稍纵即逝,这种偶然性很大的瞬间,就要求我们能做到快速迅捷的反应,所以等待中捕捉,要求我们随时处于临战状态,一旦捕捉到典型的瞬间,必须当机立断,抓住机会。

    新闻摄影的典型性是通过具有典型性的瞬间来表现的。所谓典型就是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最具代表性和特点的,一幅好的新闻图片,主要看记者是否把握住了新闻事实的典型瞬间。我们通过相机所反映的是身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事物的发生有其特定的节奏和规律,我们要表现的事件从开始到结束,是无数个瞬间的集合,摄影记着就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在等待中捕捉到最具典型性的那一瞬,即使用最高级的相机连续拍摄个不停,也未必能真正拍到最具有特点、最能突出本质的典型瞬间。因摄影是项全方位的劳动,即使捕捉到了这一瞬间,还要考虑角度光线等许许多多综合因素,有遗漏有忽略,那便不成其为一张完美的作品。如何做到这一点,即如何将等待中的捕捉做到完美,取决于摄影记者的经验,现实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的技术与技巧以及对作品后期编发的通盘考虑,这短短的一瞬,要求的是全部智慧与心血,就象电影导演要通盘考虑影片的主题,节奏,画面,音响,光线等等一样。所以一个真正的摄影大家,头脑在捕捉典型瞬间时,就像电脑一样迅捷灵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丰富的经验与过人的修养。

    等待不是被动的过程,是主动寻找和耐心等待的融合,特定瞬间的来临,是外部客观世界与摄影者主观世界相互的碰撞,等待是在寻找这个碰撞点,是主观积级参与的观察,与之相伴的是摄影者头脑中的高度紧张和高度兴奋,是不断的预测、联想和判断,一种最能激发灵感的状态,因为稍纵即逝的瞬间可能马上在下一秒钟就会到来,而这种直觉,就像一个乒乓球选手,等球过来落到自已台上再做判断就太迟了,常常是上一个回过去,对手刚有所动作,就已经判断完成,一瞬间球就又飞了回来。回球是主观判断与下意识的合成,那种直觉就如同摄影记者捕捉到了特定瞬间一样,这个时刻摄影记者的脑力与体力都高度紧张与兴奋,在新闻现场,在拍摄范围内,听觉、视觉,全部的感觉都在为这一瞬而服务,在看不见的空间内,感觉就像伸出了无数的“触角”,每一点变化,每一点波动都马上牵动全身,有时还需要自身为了这个瞬间的出现做出反应,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去促成这个瞬间的实现和到来。如:第43届世乒赛1995年5月在天津市举行,在男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经过近3个小时的苦战,以3:2力克上届世界冠军瑞典队,夺回了失去三届的斯韦思林杯。在决胜局的第五盘中,王涛重振雄威以2:0击败佩尔森。这幅照片是王涛在决胜局的倒数第二板反抽瞬间,抓拍乒乓球比赛瞬间要精彩、速度要快、反复观察等待时机、提前按动快门,运动员的动作与球路一致。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但要非常冷静的过程。以拍摄新闻人物为例,在观察中发现人物动作重复出现时,先不要急于按动快门,应细心观察,选择人物与事物间的鲜明特征。把握住最佳典型瞬间按动快门。首先,应当抓取人物聚精会神而又不失掉代表本人精神面貌的瞬间;其次,抓取人物动作之中有特点而又有代表性的瞬间;第三,抓取人物动作与周围事物有联系的瞬间;第四,在了解对象、熟悉人物性格,熟悉人物的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留意人物情感的明显流露,以便有更多机会抓取人物的瞬间。拍摄人物,要熟悉人物动作在事件中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了解哪些动作是会重复出现的,还要了解动作的高潮,了解动作在起点、中间和终点时的各种姿态,以便正确地选择出最好的拍摄瞬间,完成等待中的捕捉。

    (三)、构思中提炼

    新闻摄影作品和其它传谋一样,是人类感情的产物和精神消费对象,如果只是机械地使用照相机,不加选择地再现现象,而不是能动地运用摄影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和感情,那么作品就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和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摄影记者必须在艺术形式上下功夫,在构思中精心提炼。

    构思中提炼,包含了作者个人素养、经验阅历、审美情趣、风格取向,以及包括对相机的种类、机型以及镜头的偏爱,加上后期制作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整体体现。(后期制作决不能影响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如果没有独特的构思,那么作品只会停留在用光考究、构图均衡、画面清晰这些技术和技巧方面。这样很容易使新闻摄影作品变得千篇一律,缺少激情和灵感。构思讲求“各谋蹊径,独创端倪”,千篇一律很容易做到,在外行看来也会觉得拍得不错,然而缺少的却正是思想内涵,空洞乏味的作品并不少见,这与摄影记者的素质修养有很大关系。

    1990年5月8日,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劳模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全国总工会提前五天发记者证,我领到了一个记者证、一个邀请函。但7日上午大家突然接到通知,记者证作废;记者要入场必须到中央警卫局换证。我深知《中国劳动报》作为专业报,能换证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我不想就这样放弃机会。于是8日上午,我提前赶到了人民大会堂台阶下,观察没换证的记者如何获准进入会场。结果发现他们一律被“挡驾”。但我还想作一把努力。

    会议开始大约15分钟后,台阶上已经没人了。我拿着请柬、记者证来到门口,在跟警卫的周旋中说没有接到换证通知,警卫当然很客气地把我挡在门外。我便要求他叫领导来,警卫班长来后,我一看见他就说:“你值班不认得我了?”并跟他说,工会与劳动是不分家的,这个会不能没有我们《中国劳动报》……连解释带糊弄,我终于进了会场。

    我早就知道这次会议有重要领导在场,但具体是谁并不明了。拍完主席台后,我用80~200cm变焦镜头扫群众,蓦然发现了江泽民总书记。原想换短头用闪光灯拍摄,但感觉拍出的照片会跟其它记者拍的大同小异;而且用闪光灯背景黑,现场感不强。于是又换上了80-200cm最大光圈,只有f4的手动变焦镜头,并把光圈调到最大,缩短景深,虚化背景,以突出主体,发现速度不够。用ASA400感光度胶卷,测光后,快门速度只有1/15秒,然后持稳相机,屏住呼吸拍了几张;因为速度选择的问题,很担心拍虚,于是绕开警卫的干预,拍了七八次,一个卷拍完了,终于如愿。

    这是建国以来中央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坐在台下与群众一起听劳模报告。同样的新闻,不同的视角,构思中提炼的到位,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1983年,团中央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快乐小队夏令营”活动。开营式。 
 
  
 
小朋友给陈云同志佩带营徽 
 
 
 
邓颖超与小朋友亲切交淡 
 
 
 
终于抢先一步抓拍到了“献哈达”镜头 
 
 
 
裁判长 
 
 
 
刘国梁  
 
 
 
佩尔森 
 
 
 
王涛 
 
 
 
王涛与战友拥抱 
 
 
 
胜利后的喜悦 
 
 
 
时任人大副委员长的李沛瑤与倪志福在主席台上交谈  
 
 
江泽民总书记坐在台下与群众一起听劳模报告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