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麦克山下
 刊发时间:2008-11-12 11:22:54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字体: ]

    麦克·山下作为著名的摄影师,从1979年开始为国家地理提供照片,他拍摄的地点遍及世界各大洲,而亚洲始终是他最爱的地方。麦克·山下曾历时三载,

重访马可·波罗700多年前走过的旅程,拍下了的百余幅充满生命律动的精湛作品,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麦克·山下又重走郑和航海路线,用他的镜头记录了沿途的异域风情和秀美风光。麦克·山下沿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从中国启程,经过越南、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直到非洲东岸,全程一万多公里。在他在行程的所见所闻里寻找与郑和相关的人物和风光,用影像间接地描述郑和的故事,直接的历史重述、学术研究更生动,更有趣味。作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大陆唯一的合作伙伴《华夏地理》曾经刊登了他的作品。
    在2007平遥国际摄影节期间,本网记者对麦可·山下先生进行了专访。

《郑和下西洋》麦可·山下


《郑和下西洋》麦可·山下

记者:我们知道麦可·山下先生您在1971年的日本“寻根之旅”中开始了您的摄影生涯后来您又拍摄了“东方见闻录”和“郑和下西洋”, 尤其是您选择了马可·波罗700多年前记述并编著的《东方见闻录》,重走了马可·波罗当年所走过的路程。历时三载,跨越十国,拍摄了一万多卷胶卷。这些题材大都是追寻古代人走过的路线来拍摄,选取这样的题材是因为这样的题材容易被“国家地理”杂志接受还是您个人的喜好呢?做这种选题时您是怎样考虑的?

 
麦克山下:其实我也做一些当代的艺术展,但是确实对历史更感兴趣,当年我在大学就是主修历史的。因为我所拍摄的这些影像是正在消失之中的,如果你现在不开始拍摄,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在这次平遥展出的作品中有些场景是2000年拍摄的,到2004年时就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
 
记者:对“郑和下西洋”这个题材您是怎么看的?

麦克山下:当时拍摄“马可波罗”这个题材,是很多西方读者都知道的,因此连续三期在《国家地理》刊登过。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并不是被大多数西方读者所了解,在西方也有很多人提到过这个专题,这也是根据《国家地理》提供的资料,这样拍摄的。我认为郑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探险家,郑和一个亚洲人走遍了麦哲伦、哥伦布和达迦马曾经探访过的地方,这是西方人都没有去过的。西方人看待世界是用一种欧洲资本主义方式来看的,虽然中国自己叫中国,但是在西方人眼中并不清楚,在西方人的视角里,确实是麦哲伦和达迦马发现了亚洲,在中国人眼里其实是中国人发现了全世界,很重要的是我们从亚洲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同样的原因,同样的意义上来说马可波罗也是很重要的,他虽然不是第一个到过中国,但是他是第一个向西方描述中国,介绍中国的西方人。
记者: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上的分歧或者是困惑,在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

麦克山下:确实是这样的,我是在新泽西的一个小城市长大的,在当时全城就只有我们一家是日本人。很小的时候我就希望融入这个社会,我很抗拒讲日语,所以很小没有说日语。而我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用英语进行交流,只有在他们有什么秘密谈话不想让我知道时,才用日语,比如说,商量过圣诞节时给我什么礼物。 在童年的时候因为我长了一幅亚洲人的面孔,所以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小时候我很喜欢体育运动,并且在这方面也是挺擅长的,比同龄的美国的小孩更擅长,尤其在摔跤、棒球和橄榄球上很出众。在70年代的时候,当然现在不一样了,有很多亚洲人在美国,想起来小时候班上开集体会,老师特意把两个黑人小孩和亚洲小孩跟很多其他白人小孩分开,显得班上更多元化。不过这都是70年代的事了,现在不一样了,美国社会里有很多亚洲人。长大以后发现有很多人关心我的根源,比如说,谁最近刚去过东京,然后因为我是日本人,就会问我些关于日本的情况,但实际上我并不清楚,甚至是与白人女孩约会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从那以后,我就很自然地对历史感兴趣了,主要研究中国和日本的历史。毕业之后我去了日本,征兵的时候也当了兵,当时是去日本寻根去了,在日本住了四年,也不会说日语,就拿着相机,用相机拍摄了我当时看到的事情,把这个记录下来,这是沟通手段的延伸,告诉别人我干吗了,把这些都告诉别人,因此就对摄影开始着迷了。后来就做了摄影,当时也没有觉得有更好的职业选择,也没有对其它工作更感兴趣,所以摄影理所当然就成了我的职业。我发现我确实比较喜欢这样,我的面孔是日本人面孔,我的思维是西方的,直到今天我仍然还在拍照。 因为我是从业余摄影师出生的,然后做到一个《国家地理》的摄影师,我跟我的业余摄影爱好者的学生说,我的这种例子,一个业余爱好者的最好的梦想,其实你作为一个业余摄影师,你也有可能成为非常专业的能有成就的摄影师,作为一个摄影师从来没有上过摄影师的课。
 
记者:觉得现在中国的摄影师和国际上的摄影师有什么区别?

麦克山下:完全没有任何区别,成为一个职业摄影师这只是一个机遇,成为一个职业的摄影师机会非常非常少,成为职业师的最大能力是你必须能够按照需求来完成你的工作,在限定的时间里,每次都能够顺利完成工作,如果有一次失败可能就不行。在摄影师评委鉴定的时候他们会问第一个问题,你现在在拍什么啊,第二个问题会问更重要的问题,你接下来会干什么?你必须能够一直找到新的题材,这样才可以。第二个问题才是职业摄影师最重要的,有时《国家地理》的一个新的摄影师会拍出一个好的题材、好的作品,但这以后,《国家地理》会考虑觉你能不能接下来再拍一个好的作品,能够不断找到新的题材,拍出好作品才是最关键的。对于业余摄影师来说,拍摄的压力也是同样的,即在于有没有能继续拍出同样好的作品来。

记者:摄影对您意味着什么?它是否影响和改变了您的生活?

麦克山下:确实摄影工作对我的生活影响很大,当年去拍西北园林的时候,突然发现所有人都把我看作一个拍摄园林风格的摄影师,后来我就有意识地强化自己,我从澜沧江的源头一直往下走,把这些作品出了一本书,之后这些作品又把我推向了另外一个方向,我说这些例子就是说明,你的拍摄任务其实会影响你的人生方向。

记者:能否对您的拍摄装备简单介绍一下?

麦克山下:佳能5B,去年才换的,去年才开始用数码的相机。

记者:之前用的是什么?

麦克山下:在转向数码之前是用佳能的EV,胶片大多数是用“诺威尔”。两年之前国家地理80%的摄影师用的都是胶片相机,突然一夜之间,去年的时候就全部倒过来了,80%的摄影师用的是数码。我喜欢用可以变焦的镜头,主要是有防斗的功能,经常用的是16到35还有400的。

记者:最后问您一个问题,您拍了这么多年中间有没有放弃拍摄,中间有没有拍不下去?

麦克山下:从来没有,现在还是很热爱。只有05年到06年大概一年的时间,曾经试过去做纪录片,去做郑和的那个纪录片,和摄制组的人一起做,我觉得是很不愉快的经历,这个经历显得比较麻烦,我要关心钱的问题,关心一个团队的问题,不是一个人。我重新回到摄影的时候,可以深刻感觉到做摄影师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只要有光线就可以工作,这是非常愉快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个我一直工作到现在,我最初做这件事的时候不是职业的,是从业余开始的,一直保持这个心态,到处逛逛还觉得挺好,我很幸运,我能够做我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还有人给我钱。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