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赛网 | 人民摄影网 | 摄影家 | 学术活动 | 论文荟萃 | 摄影对话 | 青少年网 | 图片库 | 中外旅游 | 摄影器材服务 | 摄影技术服务 | 打假举报 |
新闻摄影之翼缘何飞不起来
穆青同志早在1986年就提出,新闻摄影这一翼同文字报道那一翼相比,翅膀还不够硬,不够丰满,显得弱了一点。他说,文字报道再多,时效再快,也不能代替摄影。图片在宣传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新闻图片读者既能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图片在视觉上的美
摄影队伍必须奋起直追,加倍努力工作。摄影记者在某种程度上比文字记者还难当。不深入现场采访,摄影记者根本出不了作品,他必须付出更艰辛的劳动,才能定格精彩的瞬间画面。
没有“图片新闻”的报纸,至少不能称作一份完整的报纸。不能使用照相机的报纸记者,至少不能称作一个全面的报纸记者。
报纸记者往往有“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之分,结果出现了文字记者不大会使用照相机、摄影记者写不出文字新闻甚至“图片说明”的尴尬。摄影记者必须加强学养。采写文字新闻和拍摄图片新闻,是现代报纸记者应该掌握的基本功。
当然,要求摄影记者去采写大量的精品文字新闻,有些脱离实际。他们的心思他们的优势是抓图片新闻,文字表达能力不是其长项,一般只要文理通顺,新闻要素俱全,编辑再加工就不成问题。如果当天的报纸版面因故发不出图片,摄影记者提供的图片说明背景语言也能经过补充编成一条文字新闻见报,那这位摄影记者就是一名称职的报纸记者。
以贵州日报编辑部为例,文字记者上百名,而摄影记者只有文字记者的十分之一左右。为完成月考核任务,摄影记者疲于奔命,结果却常常漏掉不少新闻,抓拍好的图片也不多。特别是供给一版的图片夜班不满意,组版时连夜给摄影部要图片,造成一版上不发图片的情况偶有发生。摄影这一翼始终飞不起来,图文并重成了一句空话。一张报纸靠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两条腿支撑,如果这两条腿参差不齐,报纸岂不像个“残疾人”?实在有碍观瞻。
“两栖记者”和谐摄影实现图文并重
设想一下,一张省级党报摄影记者寥寥数人,单从实力配备上而言,很难迈进读图时代,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问题是许多报纸都有严格的控编,不可能给摄影部增加太多人手。而报纸又需要大量生动精彩的图片新闻,这岂不是要难为巧媳妇做出无米之炊?
出路何在?打造“两栖记者”,让更多的文字记者拿起照相机来,不失为明智之举。
有人说,报纸的总编辑既是文字首席记者,也要当摄影首席记者。总编带头,上行下效,全体报纸记者能文能武,摄影和文字两个战壕里的战友携起手来,并肩作战,写文字新闻潇洒自如,拍新闻照片轻车熟路。有了这样和谐的喜人局面,何愁不“两翼齐飞”!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渐进的,尚须付出更多的成本代价和艰辛的不懈努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搞摄影要花钱买器材,把那么多的文字记者一下子装备起来,投入不菲。报社领导要审时度势下决心,这是报纸尝试改革的举措之一。这个成本代价值得,一定会收获颇丰。
假以时日,一大批有文字、摄影两套本领的记者应运而生,供给报纸各新闻版的照片有了数量上的保证,此时,摄影专业队伍正好“拾遗补缺”大显身手。他们可以抽出身来攻一版的三个部位:即头条、报眼、版心。
打造“两栖记者”,培养“合成部队”,形成内部竞争,正在成为当今新闻改革的大趋势之一。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在“旗舰”贵州日报的带领下,其旗下的子报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等闻风而动,文字记者纷纷爱上了新闻摄影,一改过去单一的文字报道为图文并茂,使新闻传播效果颇受读者津津乐道,大大彰显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新闻摄影记者的角色定位
随着现代数码影像技术、数码相机普及发展,摄影已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专业圈,而是逐渐步入大众化,这无疑降低了摄影从业的门槛。现在人人都有可能用相机摄下身边发生的新鲜事、感人事给媒体投稿,报社每天收到来自社会投稿的照片明显比以前增多。
现代报刊进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时代,图片已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手段,大量群众参与摄影,为“群众办报”奠定了坚实基础,扩大了版面编辑选择好照片的范围,增强了新闻传播效果。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新闻传播队伍中的主力军——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准确地定位自身,争当新闻摄影的排头兵,引领新闻摄影,更好地聚焦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
新闻摄影记者要具有专业素养,应该把握好两方面:定格宏观,聚焦微观。
专业新闻摄影记者有别于摄影爱好者,他拿着相机要拍什么呢?这就是定格宏观的问题,是一张新闻照片好坏的关键一步,也是记者内在素质修养的体现。面对新闻对象,要把它置于社会的主流大背景下,进行思维取舍。如果定格宏观不准确,就谈不上取到好的传播效果,反而会误导舆论,给党的事业带来负面影响。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观察新闻对象,分析新闻对象,去伪存真,这样才能准确地定格宏观。
定格宏观是个综合思维过程。现代化相机已不需要拍摄者过多去考虑光圈、速度,按动快门就能成像,因此许多同行所说的新闻摄影在摄影之外就是此道理,必须用心去拍照。
聚焦微观是新闻照片拍摄的实践过程,也就是怎样拍的问题。摄影记者应该通过抓住新闻事件最有代表性的一瞬间,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去反映整个新闻对象。其实质是要从复杂的新闻现象中,抽取出能反映主体本质的典型瞬间,呈现给读者。
这个过程是个技术性问题。怎样构图表现,才能在纷繁运动的新闻对象中抢到反映实质的一幕,是每个新闻摄影记者始终的追求。不同的新闻主体对象,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运用得好,能有助主题深化。表现形式的创新、突破是新闻摄影记者永远的课题。突破、创新表现形式的衡量标准离不开新闻内容的制约,要达到表现形式和反映内容的和谐统一,淡化新闻主体内容追求画面猎奇的视觉效果不可取。当新闻摄影照片的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两者不能同时最大化时,首先应该看新闻价值,因为新闻照片的本质还是新闻。
定格宏观,聚焦微观是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科学地对待、处理新闻事件的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应该要有两者的统一意识,才能准确把握新闻主体,做到专业化。
在两者的统一中,定格宏观作用关键,关系到报道的成败,各家报刊都很注重这点。在对重大事件报道时,编辑部往往先进行的策划,就是个定格宏观的过程,然后才由记者去聚焦微观进行拍照。当然,在定格宏观后,摄影记者微观聚焦的最终报道效果至关重要,这要求专业摄影记者平时不懈地努力学习、用心地积累经验。
新闻摄影记者要有专业水准,必须重视记者身份,切忌“重图轻文”。
摄影记者是以摄影为手段进行报道的记者。他首先是记者,与普通摄影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他们的“摄影”角色意识强烈,而“记者”角色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就会不自觉地偏离对新闻价值的追求。要做到专业,只有加强提高记者意识,用敏锐的“新闻眼”观察世界,才会发现精彩瞬间,捕捉到有力度、有深度、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
新闻摄影独具的瞬间美,是它的长处。与文字比有形象性优势,与影视比有瞬间凝固、反复强调的优势,这正是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瞬间即永恒”的魅力。
但是不能误以为照片拍好了,就大功告成,只有包含一定信息和新闻要素的照片,才是合格新闻照片。再精彩的新闻照片,它的形象语言是无法将新闻五要素完全表达清楚的,只有依靠文字来进行补充,在新闻照片中文字说明是重要的、不可少的要素。作为专业摄影记者, “重图轻文”是大忌之一。
面对浩瀚的新闻题材,专业摄影记者要善于合理运用不同表现手段进行报道。单幅照片、组照、专题,是新闻摄影报道常用的表现手段,摄影记者在运用时应该量体裁衣。一般来说,内容丰富、情节复杂、故事性强的题材,适合组照或专题去表现;信息单一、故事性弱、事件性的题材,则以单幅表现为宜。
在进行拍摄前,记者应该考虑好是拍单幅或组照、还是做专题。拍单幅,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新闻对象最具典型意义的瞬间画面。记者一般面对的有常规新闻和突发新闻,遇到突发事件时,容不得记者有过多的等待思考,要迅速操机拍摄,否则会错失抓拍精彩瞬间的良机。这就是摄影记者常说的偶然性。当然,面临突发情况,如果没有平时必然的经验积累,又怎么能有的放矢高质量地锁定精彩瞬间呢?
编辑: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