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华赛标准”将中国新闻摄影建成世界一流
胡颖 刊发时间:2008-09-09 21:20:05 来源:本网 [字体: ]

  

  按“华赛标准”将中国新闻摄影建成世界一流

  ——关于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的报告)

  导言

  公元2005年,在中国新兴的魅力城市深圳,诞生了一个撩动世界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新品牌——“华赛”——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CHIPP).

  首届“华赛

”,是一炮打响,一举成名,一路精彩。

  首届“华赛”的组织工作、接待工作、评选规则和评选结果所体现出的“世界水平,中国特点”,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和强大震撼,是大大超出人们预想的。

  “华赛”的成功举办,第一次打破了西方世界对国际新闻摄影赛事的垄断,在中国乃至东方搭建了世界新闻摄影交流合作的新平台,铸就了国际新闻摄影的新品牌。

  “华赛”高扬着“和平发展”的大旗,向人们昭示着世界的希望;向全世界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观是先进的,是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的。

  “华赛”是中国新闻摄影界一个里程碑式创举,是中国新闻界向世界展示中国新闻业真实状况的开路先锋。

  “华赛”评选,成为研究探索世界新闻摄影和中国新闻摄影异同的重要基地。首届“华赛”评选结果显示,中国许多优秀作品是世界一流水平,同时也比出了中国新闻摄影的弱点。中国新闻摄影界应在华赛获奖作品体现出的“世界水平、中国特点”的标准上,建立具有世界水准的新闻摄影理念和评判体系,提高达到世界水准的摄影报道质量,建设具有世界水准的新闻摄影队伍,加大走向世界新闻摄影一流水准的步伐,对中国和世界新闻和摄影的文化建设做出独特贡献。

  首届“华赛”取得的成功,使我们增添了继续办好华赛的信心和勇气。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将在各方的关心与支持下,将华赛一年一届长久举办下去,尽快把它铸造成世界的国际新闻摄影赛事名牌。

  举办华赛的目的及追求的目标

  中国无论从人口、领域和综合国力等方面看,都是世界大国,也是新闻业和摄影业的大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包括新闻摄影事业在内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 以记录社会发展、反映时代变革为己任的中国新闻摄影界,如何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大趋势做出服务,如何用摄影形式正确宣传中国形象和世界风貌,如何用先进的新闻摄影观影响世界新闻摄影界,如何吸收学习世界先进的新闻摄影理念和新闻摄影技巧,如何为人类的新闻和摄影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这是中国新闻摄影人需要和必须做出的回答。

  据《中国新闻摄影通鉴》记载,中国新闻摄影人想为世界新闻摄影做出贡献的实践是始于1957年,即“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创办的第一年就有中国摄影记者吕厚民、候波等45人的45幅作品参加比赛并入选展览。时隔30年之后,即1988年1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中国日报社联合将“荷赛”30年获奖精品引进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使中国观众第一次集中地看到了世界新闻摄影水准,在中国新闻界和摄影界引起震动。是年10月,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为团长的13人组成的中国新闻摄影代表团出访荷兰,将《中国新闻摄影50年(1937-1987)》在阿姆斯特丹展出。这是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第一次与西方国家观众见面,自然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和热情赞赏。

  从这以后,蒋齐生先生对国际新闻摄影发展态势很是关注并潜心研究,并考虑中国也应该举办国际性的新闻摄影评选。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二任会长范敬宜与学会其他几位主要负责人许必华、舒野、胡颖、王建男等在1996年10月就正式研究策划举办“华赛”事宜,在名誉会长穆青、蒋齐生的大力支持下,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徐光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曾建徽在申请报告上批示了支持举办“华赛”的意见。当时由于举办“华赛”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而未办成。大事未成,总不甘心。2000年2月黄扬略任深圳商报社长之后,我去拜访他,又说起办“华赛”之事,他当即拍板由商报承办。

  2004年4月5日,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三届领导核心于宁、徐祖根、赵德润、胡颖、黄扬略等同志的共同努力,在中国记协邵华泽、徐心华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给中央宣传部呈送了举办华赛的申请报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副部长李东生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积极支持此事。5月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作了“精心组织、把好导向、一定办好”的批示。5月16日,我代表学会飞往深圳,先后与深圳市委副书记李意珍,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深圳报业集团社长吴松营、副社长兼总编辑黄扬略和学会常委副秘书长、人民日报驻深圳记者站站长胡谋等同志磋商,最后决定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的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深圳报业集团承办,报业集团提供“华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需用资金250万元。

  在世界上已有颇具影响的“荷赛”及“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等两大国际赛事的背景下,中国所以还要举办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原因与目的有四:

  一是,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各国有自己民族特色和国情的新闻摄影共同构成了全世界的新闻摄影文化。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理应在新闻摄影领域对世界新闻摄影文化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举办国际性新闻摄影比赛等活动展示中国在国际上的美好形象,扩大中国新闻摄影在世界上的广泛影响,建设有中国和东方特色的世界新闻摄影文化的新品牌和新名牌;

  二是,建立体现中国新闻摄影价值观念的新的国际新闻摄影评判标准,倡导先进新闻摄影方向和先进新闻摄影理念,推动中国和世界新闻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做出有效服务;

  三是,为世界各国的新闻记者和摄影师搭建一个新闻摄影作品和学术信息交流的新平台,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新闻摄影界和新闻摄影工作者之间的往来与友谊;

  四是,学习借鉴世界新闻摄影文化的先进成果和有益经验,检查认识中国新闻摄影存在的弱点和缺点,研究改进提高中国新闻摄影水准的措施,加快中国新闻摄影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的步伐。

  超出预想的成功

  经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深圳报业集团承办,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日报、人民摄影报等18个单位协办的首届华赛,2005年3月24日在深圳报业大厦会堂揭晓了评选结果,5月28日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了颁奖式、首展式、获奖作品集首发式,6月3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有500人出席的获奖作品展览开幕式,10月15日至17日在西安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报纸总编辑研讨会上举办了“华赛高层论坛”,11月间还将在法国昂热和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获奖作品展览和学术交流。

  据国内外多方反映,首届“华赛”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成功,受到广泛好评与赞誉。

  一、具有权威性的组织委员会发挥了正确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按照刘云山同志“精心组织,把好导向,一定办好”的批示精神,由主办、承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组委会的各位成员,在比赛整个进程中,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领导和组织责任。

  中国记协主要负责同志邵华泽、徐心华对“华”高度重视,给予正确领导,亲自参加评选和颁奖活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要负责同志于宁、徐祖根、赵德润、胡颖、黄扬略自始至终负责华赛的组织、领导工作,主要工作人员徐步、胡谋、于文国、霍玮、黄文、蒲睿睿、陈伟、陈富、李楠、韩敬、余海波等具体负责了华赛的组织、接待和评选实施工作。深圳市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李意珍、王京生以及宣柱锡等给予热情支持和直接领导。

  二、具体组织和接待工作分别由北京和深圳两地的有关同志各尽其责,完成的很出色

  北京方面,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负责完成的任务主要有:

  1、制定了具有国际水准的“评选通告”和“评选规则”、“评选程序”。2、召开了驻京百余家中外媒体记者参加的首次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了中国将在深圳举行首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新闻(2004年9月4日在钓鱼台国宾馆)。3、组织人力先后在平遥、都匀、武夷山、丽水等地(9-10月间)国际摄影节上,广泛宣传华赛,发送征稿通告,征集参赛作品。4、请新华社新闻摄影部发挥百余家驻外分社和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塔斯社几大通讯社及各国新闻摄影界有密切联系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向国外征集参赛稿件,取得了首届华赛有76个国家的660余位外国作者参赛的好形势。请新华社摄影部国际摄影报道专门人才,负责完成了聘请美国、法国、荷兰、智利、日本、印度等国7位世界一流水平专家出任评委。新华社摄影部在首届华赛的涉外工作中做出了特殊贡献。5、组成了15位专家担任评委的评选委员会。这个评委会显示的国际性、权威性、职业性的特点,受到了国内外新闻摄影界的好评。6、主持了评选工作和获奖作品年鉴《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2004》编辑出版工作。7、组织了获奖作品在北京、西安和法国昂热等地的巡展工作和高层论坛。8、建立了华赛网站:www.chipp.cn

  深圳方面,承办单位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深圳报业集团等,完成的任务主要有:

  1、深圳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华赛”在深圳的举办,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承担了华赛承办任务,直接参加领导工作。2、深圳报业集团全部承担了首届 华赛所必需的费用,在深圳商报7楼腾出原《焦点》杂志办公室为“华赛办公室”,负担了评选颁奖接待工作,功不可没。3、深圳报业集团的主要负责同志黄扬略等以及所属各报的新闻摄影方面负责同志,电脑技术部门的负责同志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深圳的各位理事们,深圳新闻摄影学会、深圳企业家摄影学会和深圳职业摄影学会的负责同志们,都为华赛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4、华赛办公室负责设计制作了受到各方好评的“华赛”形象标识、“选票计算码”和“投票箱”,以及收稿、评选、年鉴编辑等大量具体工作。5、人民日报驻深圳记者站在华赛筹办、评选过程以及宣传报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首届“华赛”的评选过程、评选结果新闻发布会、颁奖式以至于颁奖式宴会,都充满了浓郁的学术研讨气氛

  评选过程中对获奖作品在评委之间的业务观点交流,新闻发布会后举行的评委对获奖作品的点评,颁奖式后中外领奖者与摄影同行的“面对面对话”,颁奖式宴会上的边用餐边研讨等,都是过去类似摄影活动中不曾多见的,受到广泛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国评委非常喜欢对自己喜欢的照片发表评论意见,而且在发表意见时能从容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试图以理说服人,争取支持,而看不到另种“不讲理”、以势压人的不良风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发表意见主要涉及到新闻摄影业务规律、表现技巧、影像质量方面,而其思想意识观点是通过讲业务规律而巧妙地表达。这些表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首届华赛的宣传报道工作产生了广泛影响

  深圳报业集团所属各报,深圳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还有专业报纸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和期刊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世界、中国摄影家、中国记者等都较充分地跟踪报道了“华赛”整个进程的新闻,评选过程深圳新闻网还进行了现场直播,还有国内主要网站以及美国雅虎网也做了大量报道。

  获奖作品6月30日在北京展出时,中央电视台一频道在“新闻联播”的黄金时段里做了报道,凤凰卫视对华赛新闻发布会、评选结果、颁奖式和北京展览式先后四次作了较充分报道,许多报刊出版了获奖作品整版和几个版的专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等的整版画刊,人民摄影报的12版专刊等,都在社会各界和摄影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五、评选结果当属国际水准

  首届华赛共收到来自法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印度、缅甸、日本、伊拉克、巴勒斯坦、智利、墨西哥、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包括台湾、香港)等76个国家和地区的1765位作者寄来的参赛作品21627幅。第48届“荷赛”大奖得主也从印度寄来了反映海啸灾难的作品。首届华赛参赛作品的国别之多、作者之多、数量之多,反映了国际新闻摄影界对它的看重与关注。

  本届“华赛”参赛作品集中了2004年大千世界的精彩镜头,评选结果彰显了“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社会发展进步、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情景和参赛者开阔的新闻视野、敏锐的洞察目光和精湛的摄影技巧。

  本届“华赛”评选按“七大类题材”和每大类题材各分“单幅照片项和组照项”共14项逐项进行。七大类题材分别是:“突发与重大新闻”、“经济与科技新闻”、“新闻人物现场肖像”、“社会生活新闻”、“文化与艺术新闻”、“体育新闻”、“自然与环保新闻”(第二届已将第一类分成两类,即“突发性新闻”和“非突发性的重大新闻”,变成8类16项)。

  本届“华赛”设“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1个,由法新社的伊拉克摄影师法利斯·阿勒德利米获得,题目是《受伤的伊拉克儿童》(反映美国新一轮轰炸伊拉克时受伤的无辜伊拉克儿童的惨痛面容表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48届荷赛中获“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海啸灾难》获得了“突发与重大新闻”类中的银奖。华赛组委会和评委会对年度最佳奖表示满意,尤其是7位外国评委完全接受了我们确定的主题,认为这张佳作的内容体现了华赛“和平与发展”的比赛主题,它的表现技巧、影像质量和文字写作都是世界一流水平。文字说明是:“2004年9月26日,在伊拉克费卢杰,两名在驻伊美军空袭中受伤的儿童躺在救护车里,准备送往其他医院。驻伊美军25日晚对巴格达以西的费卢杰发动新一轮空袭。”写的很精彩、很经典。

  各项均设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3个,优秀奖10个。铜奖以上的等次奖共84个,中外摄影师获奖比例可谓平分秋色:法国、美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新西兰、伊拉克、印度、孟加拉、日本、巴勒斯坦、以色列、智利等20个中国以外的国家共获40个奖,其中金奖8个,银奖11个,铜奖21个;中国共获得44个奖项,其中金奖6个,银奖17个,铜奖21个。

  最佳奖奖金人民币6万元,金奖奖金人民币1万元,银奖以下不发奖金,均发以“华表”为主要形象特征的奖杯一座。这种奖励水平与世界一流新闻摄影比赛水平相当。

  六、首届华赛的成功受到广泛好评与赞誉

  首届华赛的评选,以“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以科学的评选规则和办法,以高水平的获奖作品质量,以评选中热烈讨论的学术气氛,赢得了各方的关注与很高评价。

  对于“华赛”的成功举办,中央和中央宣传部的领导同志给予坚决支持和热情鼓励;邵华泽、徐心华、吕厚民等同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首届华赛的成功举办,是中国新闻摄影界的里程碑式的创举,是中国新闻界走向世界的开路先锋。

  来自“华赛”之乡的荷兰评委文森特·门泽尔说:“我没想到‘华赛’的照片具有这么高的水平。这是真正的国际性比赛。”“华赛这个新生儿已经非常强壮。”“华赛会成为独具个性的国际新闻摄影品牌。”

  来自智利的评委米盖尔·拉雷亚说:“首届华赛能有这么多好的作品,有这么高的作品质量,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

  担任过荷赛评委、来自印度的评委普拉尚特·潘加尔说:“我认为‘华赛’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比赛”,“评选中我看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有许多是荷赛中获奖的作品。所以我一再强调一定要把华赛办成一个重要的、国际性的新闻摄影比赛。我们太需要一个由亚洲国家举办的国际性的新闻摄影比赛。而且我也看出了所有人都非常重视这个比赛。我希望‘华赛’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品牌。”

  美国评委、《每日新闻》前摄影部主任詹姆斯·都利在美国一个网站上发表看法:“这次比赛是一个新摄影比赛的伟大开始。它将成为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后的又一项成功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这个竞赛相当‘职业的’组织工作非常出色和完善。全世界大约有21000张照片参加评选,请注意,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尤其是对首次举办的摄影比赛来说。”

  七、首届华赛取得成功的原因

  “华赛”一炮打响,一举成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有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及中国记协的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正确有力的指导。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为比赛作了重要批示,指明了比赛应遵循的原则和把握的方向。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同志也作了重要批示,予以有力指导和支持。对于获奖作品在深圳的首展和颁奖式,在北京的展出,吉炳轩同志都打来电话表示热烈祝贺。

  第二、比赛主题“和平与发展”有强大凝聚力。

  “和平与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对世界发展态势的总估计,它符合人类的美好愿望,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人人向往和平,人人崇尚发展,人人企盼富裕。而报道战争的发生是为了制止战争,促进和平;报道灾难是为了减少灾难,促进社会发展。“华赛”这一主题的确定,就使“华赛”树起了不同于“荷赛”、“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别具特色的鲜明旗帜和新的新闻摄影评判体系;也建立了新的导向——倡导新闻记者和摄影师去关注和报道促进社会和平发展的永恒的主题,这也就为我们再造一个新闻摄影世界品牌,为世界新闻摄影师搭建一个作品与学术交流新平台打下了深厚基础。

  第三,评委会的组成具有国际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首届华赛共聘请15位评委,其中中国的8位,外国的7位。评委会主任徐祖根等国内8位评委都是业内重量级专家。来自美国、法国、荷兰、日本、印度、智利的7位外国评委也都是在国际上有重要成就的专家。大家反映,这次评选团成员的构成令人信服。这些“评判官”的档次之高、能力之强,他们的国际性、专业性与权威性,有力地保证了对作品导向和业务水平的准确把握。

  第四,评选遵循的是公平、公正、纯洁的准则。

  组委会研究国内外重要摄影赛事的评选办法,制定了科学的评选规则和程序,特制了“评选计票码”和“投票箱”,从根本上防止了拉票、感情票和评委投票时的从众心态。组委会还决定:评选过程进行网上现场直播,欢迎国内外各方面了解与监督评选全过程。以上两项举措,得到了外国和国内评委的支持与赞誉。外国评委说:“这次‘华赛’评选的公正性、纯洁性是美丽的,魅力无穷。”

  第五,得利于组委会、评委会、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深圳市委、市政府、宣传部门等各方面严肃认真,周密组织,通力合作,尽职尽责。

  华赛昭示的中国新闻摄影改进方向

  以首届华赛成功举办为标志,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是:按照华赛组织工作、评选结果体现出的“世界水平、中国特点”,建立更高标准、更新境界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新闻摄影理念和操作规范。

  其先进之点,第一,新闻摄影的题材选择和主题确定应该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发展大趋势;第二,追求的新闻摄影境界应该是最开阔的新闻视野,最敏锐的洞察目光,最优秀的摄影技巧,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快速的客观反映;第三,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加速树立世界意识、专业意识、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

  通过举办“华赛”,促进中国新闻摄影在世界水准目标下的改进、提高与发展,是举办华赛的一个重要目的。令人高兴的是,大家在为首届华赛圆满成功欢呼雀跃的时候,能冷静地、实事求是地看到中国新闻摄影的强势与弱势,特别是弱势,并激生一种锐意改革、争创世界一流水平的雄心壮志。

  我在载入首届华赛获奖作品集的《“和平与发展”铸就 “华赛”国际品牌》一文中曾写到:“评选情况表明,中国新闻摄影水平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优秀作品是世界一流水平,对此外国主委给予很高评价。但是也比出了中国新闻摄影的弱点,即在突发性新闻和新闻人物现场肖像的表现技巧、镜头运用和影像质量方面还有差距,最明显的例证,是首届华赛的‘突发与重大新闻’类的单幅和系列两项的全部奖项均由外国记者获得。”这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突发新闻、重大新闻和新闻人物是新闻摄影十分重要的表现对象,这些题材的表现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体现了一个摄影报道稿件的基本水准和一个摄影记者的基本修养。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摄影报道从总体上看,对于突发性新闻、重大新闻和新闻人物等题材的挖掘上,角度选取上,镜头运用上,采光构图上,影像质量上以及制作水准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弱势,特别是在世界一流水平的比赛平台上就显得缺乏竞争力量,缺乏新颖独到之处,缺乏情感动人之点,缺乏现场气氛和视觉冲击之力。而这些正是新闻摄影佳作的必备素质,必须下大力气提高了与改进。

  我从评选过程的讨论和评选结果的水平中感到,在新闻摄影的业务学术范围内,比如职业精神、采摄方法、表现技巧和影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上应该说是没有国别的不同,而不同在水平的高与低。全世界的新闻摄影业务技术水准应该是一样的,各国的新闻摄影师应该广泛开展业务学术交流,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不应自以为是,自为陶醉,自我欣赏。

  对于中国新闻摄影的特点,即我们的新闻摄影是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这是要坚守的,不能改变的。但是,不能以此为理由,而降低我们的摄影报道水准,而去搞摆布导演,图解概念,应付差事。如何将中国人民正在改革建设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生活内容、人的情感以及需要改进的社会问题等重大问题,按新闻摄影规律表现得精彩、表现得出众、表现得感人,这则是我们要认真研究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要加速建立四大意识:

  第一,世界意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传媒国际化的今天,我们的新闻摄影工作再把眼界只放在国内范围内显然是不合时宜了,落后了。首届华赛的圆满成功,说明中国新闻摄影界是完全可以做世界性的事情 ,完全可以把中国新闻摄影放在世界舞台上去驰骋、去打拼,为国家、为民族争得更多荣誉,更大范围更好地扩大中国新闻摄影在世界上的影响。

  要做好这件大事,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强烈的世界意识,要有敏锐的全球眼光,要有精到的国际业务水准。而我们新闻摄影界的现状,总体上是缺乏世界意识,缺乏国际业务水准。无论从题材选择、主题揭示,还是拍摄方法、技巧表现及对影像质量要求上,都缺乏世界先进水平。从首届华赛参评作品看,我们作者送的作品明显存在三大弱点:其一,把日常工作新闻、领导人一般活动的照片和缺乏深刻内涵的照片也送去参赛。其二,照片制作及文字说明写作质量不高,有些照片,包括获金奖的照片,还居然按国内规范写说明,如“我市”、“某月某日”等表明新闻事实的重要要素都明显缺乏国际水准。其三,作品标题及文字说明有不少不按要求提供英文。按规定这种照片是要出局的,但考虑到中国国情,给作者一个参评机会,就不得不现组织人员翻译,弄得评选办公室好辛苦、好紧张。

  第二,专业意识。对于这一点,我们过去认识不足,很少强调。首届华赛评选过程和结果表明,外国评委特别讲究专业水准,即新闻摄影基本的业务标准,如新闻价值问题,拍摄手法问题,清晰度问题,采光构图问题,制作水平问题,影像质量问题,文字说明写法问题等等方面,他们都很注重专业质量的高水平。我们过到往往很重视新闻性、新闻价值,而对应该具有的专业素质则重视不够,甚至也有将缺乏清晰度的照片因其内容重要而评奖。这种状况应迅速改变。

  我们应该说这样两句话:用尽事业之心,做好专业之事。古人早就讲过:术业有专功。干啥招呼啥。我们是靠新闻摄影专业为党、国家和人民做事、立世的,那么就应该一心一意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业务专长。现在数码技术很普及,人们都可以用它去照相;有些报社文字记者也可以用数码相机照出可以发表的照片。但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业之处就是要精通谙熟摄影技术技巧,靠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征服人。如同人人都可以唱几首卡拉OK,但是他们与专业歌手、歌唱家的演唱水平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第三,责任意识。这个问题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依然很重要。搞好新闻摄影工作,把我们新闻摄影整体水平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平,在世界上产生大的影响,把华赛建成国际名牌,使中国成为新闻摄影强国,这是党、国家和人民将给我们的重要的光荣使命。只有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产生创造世界一流新闻摄影事业的激情、动力和实践。

  第四,团队意识。首届华赛圆满成功的举办,是中国新闻界和新闻摄影界具有良好团体精神的生动体现。对于世界来讲,中国是个大的团队;对于中国来讲,各省、市、自治区和各新闻单位都是一个大团队。只有具有中国的和各地的、各单位的团队精神,群体意识,我们才可以办成有些事情看来很难、但完全可以做好的重要事情,大的事情。

  中国新闻人、新闻摄影人,有信心,有勇气,有能力,把具有重大意义的“华赛”办得越来越好,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做出一个大贡献!

  2005年8月28日

  (胡颖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评选总监)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