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赛网 | 人民摄影网 | 摄影家 | 学术活动 | 论文荟萃 | 摄影对话 | 青少年网 | 图片库 | 中外旅游 | 摄影器材服务 | 摄影技术服务 | 打假举报 |
赵德润[中国]
评委会主席。
1946年3月生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1年走上新闻工作岗位。1975年调入新华通讯社,先后在
评选总监
中国吉林人。新华社高级编辑,现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兼评选总监。196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新华社吉林分社和总社任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新闻摄影理论研究室主任、《新闻摄影》月刊主编、《中国记者》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图片报》常务副总编辑、新华社研究员等职。《新闻摄影改革的思索》、《新闻摄影的黄金时期》等论文先后获全国优秀新闻论文奖和中国新闻奖。出版专著有《摄影论评》、《新闻摄影的几个基本问题》。主编有《镜头写春秋——共和国50年瞬间精华诞生记》、《中国新闻摄影通鉴》等20几部书籍、画册。参与组织主持了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20多年来所开展的一系列大型学术活动。1988年随蒋齐生为团长的中国新闻摄影代表团(任秘书长)赴荷兰参加《中国新闻摄影50年》展览开幕活动和访问。1984年和1991年曾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徐步[中国]
1961年3月9日出生,高级记者,现任人民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83年8月从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法语专业毕业,曾任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
多年负责新华社摄影报道的组织工作,多次组织和指挥国内和国际方面的重大战役性报道,如国庆50年庆典、上海APEC首脑会议、抗击非典、连宋大陆行、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印度洋海啸等重大战役性摄影报道。
参加过1989年巴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党的15大、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杜伊斯堡和福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歌德堡世乒赛等重要采访。2001年4月,作为首任祖国大陆摄影记者,驻点台湾采访。摄影作品“萨马兰奇向邓亚萍颁奖”获1996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斯哥特·巴柏(Scott Barber),[新西兰]
斯哥特?巴柏1977年生于新西兰基督堂市。他的新闻生涯始于新西兰当地的一份日报,之后受雇于一个体育图片代理商,拍摄了大量新西兰及世界各地体育赛事的图片。
巴柏1999年来到澳大利亚悉尼,加入全体育图片社(该图片社后成为盖蒂图片社的分支机构)。自2002年至2008年,巴柏以盖蒂图片社摄影师的身份常驻伦敦,此间他完成了包括印度洋海啸及奥运会在内的多项新闻及体育活动的报道。
巴柏的作品曾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中获奖,还曾入选国际奥委会最佳图片,两次荣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体育类金奖,多次荣获美国国家新闻摄影协会最佳新闻摄影奖,英国体育记者协会摄影师奖以及美国年度新闻图片国际奖(POYi)。
茹斯·艾希红(Ruth Eichhorn),[德国]
德国《地理》杂志图片总监。自1994年开始就担任该杂志摄影部负责人。
此前,她曾任德国《地理》杂志的法文版和美国版(汉堡办公室)以及其他多个德国杂志担任的图片编辑。曾组织了包括《从空中看地球》、《非洲风情》在内的多场图片展览,并为德国《地理》杂志编辑了多本图册。目前,她正在编辑画册“摄影家—— 德国《地理》杂志30年间的60个不同寻常的故事”。曾受邀担任多项国内外摄影赛事评委,并于2007年担任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委。她还担任荷赛大师班德国提名委员会主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年度图片奖”常任评委。在她领导下,德国《地理》杂志于2002年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举办的“年度新闻图片国际大赛”上获得 “最佳图片使用奖”。
林少岩 [中国台湾]
台湾资深新闻摄影工作者。
1985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研究所,主修新闻摄影、图片编辑、版面设计。从1986年至2004年期间,先后担任《民生报》摄影记者、摄影组组长,《中时晚报》摄影记者,《劲报》视觉中心副总编辑和《联合报》美术中心主任。曾担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和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讲师。1990年获北京亚运摄影赛银牌奖。之后曾两次获得吴舜文新闻奖。
李起元 [韩国]
生于1961年9月24日。现任韩国最大报纸《朝鲜日报》摄影与视频部编辑主任。
1989年毕业于韩国大学法律学院。1996年到1997年期间,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新闻专业。2000到2003年期间,在韩国大学法律研究所就读国际贸易法专业。
李楠[中国]
1973年10月出生于武汉,1999年武汉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毕业,现任南方周末图片总监。同时担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理事,深圳职业摄影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学术顾问。
2001年,她获《人民摄影报》杰出图片编辑奖,2002年获首届中国新闻图片编辑最高奖金烛奖第一名。2005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成果奖。2007年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摄影从业者个人成就最高奖——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2005年受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大型展览“摄影中国”特邀,策展“21世纪新锐新闻摄影”。她还是国内首次在报纸上采用连续多页摄影专版报道方式的图片编辑,共获得20余次全国、省、市的新闻摄影奖项。
霍玮[中国]
人民摄影报社长兼总编,高级记者。从1987年至2002年,先后担任山西日报摄影部记者、副主任,山西日报主任记者,新闻前线栏目文字记者、负责人。
曾连续三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九次荣获山西新闻奖一等奖,荣获世界级、国际级及山西省级摄影新闻各类奖牌、优秀奖87次。先后荣获山西省青年精英称号、山西省优秀党员称号、全国第三届范长江提名奖、全国青年摄影十佳提名奖、山西新闻摄影十佳第一名。1996年和1999年两次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一等功臣。
论文《华赛将要撩动世界》获得中国新闻摄影论文成果奖。出版专著有《霍玮摄影集》、《给农民打工去》、《三晋腾飞路》、《中国晋乡》等。
黄文[中国]
评委会执行秘书
文学(传播学)博士,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推介部主任,高级编辑并首席图片市场分析师。1989年本科毕业于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进入新华社。1995年,她的摄影作品《学京剧的孩子们》获得法国昂热国际独家新闻节文化新闻图片奖。1997-1999年常驻德国两年作摄影记者期间,于1999年3-5月参加科索沃战争报道,2000年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个人战地摄影集《标靶》,2002-2003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奈特奖学金,任莱尔与科瑞恩?尼尔森国际新闻研究员。2006、07年两任“荷赛”评委。2007年应邀担任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所有道路摄影项目”顾问和美国阿里克西亚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委员。2008年2月赴美国担任年度新闻图片国际比赛评委。自2005年起担任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评选委员会执行秘书。
简妮·海达尔(Janine Haidar),[黎巴嫩/英国]
法新社图片编辑。曾在耶路撒冷担任巴勒斯坦以色列分社总编辑。
此前,是伊拉克巴格达法新社图片编辑负责人之一。内战中,她和父母离开被内战摧毁的家园黎巴嫩。1986年,英国坎特伯雷大学毕业后,返回黎巴嫩从事编辑工作,在内战后期,接管联合通讯社图片部。 之后进入纳恩图片社,关注英国皇室和明星。 1992年前后加入联合通讯社,从伦敦图片室调往纽约总部编辑部,负责中美洲和拉丁美洲新闻。2001加入法新社,在塞浦路斯中东总部工作。必要时协助拍摄。
迭戈·戈德堡(Diego
Goldberg) [阿根廷]
职业新闻摄影师。参与过多项重大事件的报道,包括教皇出访、尼加拉瓜革命、埃及总统萨达特?安沃尔访问以色列的破冰之旅、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以及有关人造心脏的研究工作。曾担任密特朗总统私人摄影师。参与过《生命中的日子》系列图书的全部拍摄工作。
作品发表于美国《时代》、《新闻周刊》、法国《巴黎竞赛画报》、德国《明星》周刊、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和《观察家报》等世界著名报刊,并在法国阿尔勒摄影展等著名摄影展中展出。曾于2005年在联合国大会美术馆举行了名为《追逐梦想》的个人艺术展。
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荣获纽约新闻摄影赛一等奖和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二等奖。
1988年,《光阴似箭》系列纪实图片在“出版物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的比赛中荣获金奖,并在当年的“纽约艺术俱乐部年度赛”中荣获“杰出成就奖”。自1996年至2003年,作为阿根廷《号角报》的图片编辑,领导《号角报》摄影部夺得了法国国际新闻摄影节Visa d’or award摄影奖。2006年荣获FNPI颁发的摄影大奖。
1993年,担任尤金?史密斯摄影奖以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的评委。2003年,担任在纽约举办的海外新闻摄影俱乐部各奖项的评委。2005年,担任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委会主席。2007年再次受邀担任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委。
程颖刚[中国]
1954年2月生,籍贯山东莱州。1970年参加工作,1982年1月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哈尔滨日报社工作至今。现任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总经理、哈尔滨出版社社长;中国新闻摄影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新闻摄影协会副会长、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在多年的新闻工作中,领导《哈尔滨日报》、《新晚报》在全国报纸中较早地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属下记者有多篇摄影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并曾两次荣获华赛金奖。
其个人摄影作品曾多次在省市各种影赛中获奖。2005年8月出版个人摄影集《百变菊神——中华名菊写真集》,并获黑龙江省天鹅文艺大奖一等奖;2006年9月在哈尔滨举办《咏叹自然》个人摄影展;香港《摄影杂志》、《黑龙江画报》曾发表他的摄影专题和评介文章。
爱丽安妮·拉芳(Elliane Lafont) [法国]
世界新闻摄影界资深人士。1968年同丈夫一起在美国创建伽玛图片社。1973年兴办西格玛图片社,并担任其北美地区业务总监。其后担任《LOOK》杂志图片总监。1980年至1999年任美国西格玛图片社主席,并使其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图片新闻社之一。
1999年,西格玛图片社被柯比斯图像公司收购后,出任柯比斯西格玛(美国)图片社总经理,并于2000年5月被任命为该公司编辑部副主席。2001年,担任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集团主任编辑,使其成为具备图片新闻、图片说明和图片实地报道三方综合实力的图片机构。曾亲自主持各类高难度的新闻事件的团队报道工作,如海湾战争、美国进攻格林纳达岛、O·J·辛普森审判、美国俄克拉何马爆炸、哥伦比亚学生遇害事件、泰坦尼克号远征等。
她担任过的荣誉职位包括:尤金·史密斯基金会咨询委员会委员、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新闻摄影协会年度图片大赛评委、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阿姆斯特丹)评委、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奖评审、“埃迪·亚当斯摄影培训班”董事、阿里克西亚基金会董事会成员。法国佩皮尼昂新闻摄影展(“Visa Pour l’Image”)美国地区咨询顾问。
1992年出版的图片集《在沙漠风暴的眼中》,获得摄影集类作品莱卡杰出奖奖牌(The Leica Medal of
Excellence)。2006年荣获FotoFusion事业成就金奖。她还三次获得《美国摄影》杂志100名最重要的摄影人物提名。由于其在新闻摄影方面的突出贡献,匹兹堡市专门为其设定了“爱丽安妮·拉方日”。
克里斯·雷尼尔(Chris
Rainier)[美国]
当代最优秀的纪实摄影记者之一,致力于拍摄被遗忘的原住民文化。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成员,并出任“不朽的声音”计划负责人(此计划旨在记录和复兴正在被遗忘的原住民语言和文化)。执导了“所有的道路”系列图片的拍摄工作。同时兼任《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的特约编辑、《国家地理·探险者课堂》特约摄影师,以及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每日秀》(Day to Day Show)摄影记者。足迹遍布七大洲,并完成了穿越非洲、南极洲以及新几内亚岛的深度探险活动。摄影作品发表于世界各大有影响力的刊物,包括《时代周刊》、《生活》、《史密森学会会刊》、《纽约时报》、《户外》和国家地理协会所编辑的各种期刊等等。
除此之外,他还为《时代周刊》和《纽约时报》等报刊杂志拍摄反映文化冲突、饥荒和战乱的图片,曾前往索马里、波斯尼亚、苏丹、埃塞阿比亚、柬埔寨、伊拉克以及遭受印度洋海啸的印度尼西亚等国采访。所拍摄的图片赢得了许多荣誉,其中包括最负盛名的探险者俱乐部罗威尔·托马斯奖(Lowell Thomas Award)。他的作品在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和乔治·伊斯曼之家国际博物馆等世界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