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思扬
做好经济宣传报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实践,既要把握经济工作规律,又要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是政策性强、专业性强的一项工作。中国记协近期采取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在相关部委、新闻媒体、研究机构等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全媒体时代经济宣传报道的基本情况、问题难点和对策建议,努力提升全媒体时代经济报道专题评议的针对性、建设性、引领性,推动新闻战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报道,更好发挥“定音鼓”“风向标”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为我们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提供了丰厚素材和广阔空间。特别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新闻战线充分发挥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聚焦主题主线,积极探索实践,在“深”字上下功夫,以思想之源涵养报道;在“研”字上下功夫,以找准问题建言献策;在“新”字上下功夫,以改进文风贴近受众;在“融”字上下功夫,以技术赋能扩大影响;在“话”字上下功夫,以创新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人民群众有感、国际社会有感,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在充分肯定主流媒体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挑战。经济报道还存在一些亟须改进创新的突出课题,比如:在报道内容上,如何进一步找准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平衡点;在报道视角上,如何进一步找准专业性、抽象性与生动性、贴近性之间的结合点;在报道互动上,如何进一步找准受众需求与报道内容发掘方面的切入点等,都需要加强探索,改进创新。
把准“定盘星”,用心用功宣传好习近平经济思想
做好全媒体时代经济宣传报道,最根本的是用好“指南针”,把准“定盘星”,以思想之源涵养新闻报道,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增强引领性。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认识到习近平经济思想本身就是做好经济报道的指南针、方法论,把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要求结合起来,转化为增强经济宣传报道质效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增强针对性。把创新理论落实到把握经济形势、宣传经济政策的新闻实践中,加强新闻媒体和经济部门联系沟通,整合信息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走到台前,以专业视角进行权威解读、回应关切。发挥数据特色,让数据说话,让数据更有温度;借助评论优势,用案例说服,让评论更有力量。
增强务实性。找准时事契合点、受众关注点、社会连接点、新闻着力点,宣传阐释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强化议题设置能力,紧抓经济发展节点和事件热点,提前策划,主动发声。改进报道文风,及时感知经济社会温度,精准有效开展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改善宏观政策与微观感知的温差。强化交流互动,把党和政府想说的、媒体日常关注的、公众平时关心的话题巧妙转换为报道议题。
统筹“时度效”,有力有效唱好中国经济光明论
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既要从宏观层面宣传经济发展之“势”,也要从微观层面感受万家灯火之“实”,还要从中观层面把握市场变化之“态”;既要由“小”见“大”、以“点”带“面”加强正面宣传,又要善于从细处着眼、从苗头中发现新闻,通过客观平实报道凝聚共识,增强信心。
以深入调研提升报道深度与力度。做好经济报道要把调查研究这一必答题答好。首要做“深”,深入地方、企业、行业,用心真听、真看、真感受、真调研,真心倾听基层声音、感受行业变化、把准社会脉搏。关键要做“实”,深挖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就,展现各行各业应变克难、改革创新的经验亮点,把正面声音放大、把向好趋势说透、把深刻转型讲足。聚焦做“细”,生动呈现社会民生的微观感受、平凡岗位的奋斗故事、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突出解“难”,发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困难障碍、卡点瓶颈、难点痛点,揭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果。
以问题导向提升报道效度与尺度。着眼经济发展总基调,把握好时度效原则,努力做到合时、适度、有效,要从账面、人面、市面、基本面、负面等角度,“面面俱到”观察中国经济。特别是要敏锐观察“社会情绪堰塞湖”集聚外溢风险,做到“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以全媒精品提升报道亮度与温度。端起“望远镜”,坚持从政治高度思考报道选题,从专业厚度深挖理论力量,从表达软度考量宣传效果。用好“显微镜”,注重独特视角、平实语言、清新文风,以小切口体现大主题,以小人物展现大担当。打开“万花筒”,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用数“智”提高“质”效,以轻表达阐释重理论,把“我们想说的”和“网民爱看的”结合起来,让“有意义”更加“有意思”,用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打好“创新牌”,共情共通对外讲好中国经济故事
树立良好国家形象,需要我们下大气力对外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紧抓重要时机重大活动凝聚共识。用好主场外交平台,抓住高访外宣时机,重点围绕经济热点话题,通过新闻报道、媒体合作、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特刊、评论、系列报道、纪实、述评、通讯等集中展示,多平台充分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活动,做精做深做细习近平经济思想宣介阐释,用世界听得懂、能共情的方式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善用资源活用表达引发共情。坚持中国站位、全球视野,以专业化视角传递国际化声音,以生动性表达打造融媒特色品牌,以故事性内容激发情感共鸣,让经济报道既有思想厚度、理论深度,又有传播精度、现实温度。借用外嘴说话,邀请国际组织负责人、跨国企业CEO、在华外国创业者用亲身经历谈感受、讲故事。加强国别区域研究,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自主平台建设,做足“一国一策”功课,在国际互联网上壮大中国声量,让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信”。
敢于亮剑勇于发声扩大共友。近段时间,针对国外对我国经济发展持有“中国崛起顶峰论”“中国消费动能消失论”“中国改革停滞倒退论”等观点,新闻媒体纷纷推出评论文章,旗帜鲜明亮出态度,理直气壮加以驳斥,取得较好效果。增强对外传播的议题设置主导权,既要报道事实、总结规律,还要主动设置议题,有根有据、有情有理,正确引导、传递信心,不断扩大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朋友圈”。注重加强国际传播中的媒企联动,聚合政府、企业、媒体的对外传播力量,将主流媒体的传播实力与中国企业的海外资源充分融合,展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硕果与前景。
瞄准“专家型”,做实做强经济报道人才队伍支撑
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是推动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把培养人才队伍的工作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贯通起来,厚植涵养人才的肥沃“土壤”,释放激发干劲的强大“磁场”,重点培养一批既懂经济又懂新闻、既精技术又懂内容、既懂古今又通中外的经济领域新闻记者,为做好经济报道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开展培训强实力。加强培训交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新闻院校、新闻媒体开展多形式“大学习”“大练兵”,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文化素养深、前沿技术精的“多面手”。发挥智库研究作用,深入研究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报道中的风险把控与传播应用,以技术赋能助力经济报道。树立标杆,邀请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等优秀新闻工作者,用亲身经历讲述经济报道新闻作品背后的故事,分享成长成才经验,提供有力有效借鉴。
优化机制增合力。建立健全共同培养机制,通过开展经济政策、理论研究研讨等方式,形成政府部门、院校特色、企业需求、媒体宣传共同培养的工作体系。探索建立经济报道激励纠错机制,让新闻工作者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积极主动尽职履责。建立经济报道传帮带机制、揭榜挂帅机制,以老带新、敢于担当,为年轻新闻工作者提供发展空间,让其充分享受到政策和制度的“阳光雨露”。
践行“四力”有助力。增强脚力,就要练就一双“铁脚板”,走得正、走得实、走得久,深入基层一线,着眼群众疑惑,及时回应关切。增强眼力,就要练就一双“慧眼”,看得清、看得透、看得远,增强观察力、发现力,善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增强脑力,就要练就缜密思维,想得全、想得细、想得深,善于用辩证法多思善谋、综合研判,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认识新事物、把握新规律。增强笔力,就要练就“几把刷子”,写得好、说得好、拍得好,争做行家里手、专门大家,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在精准做好政策解读上下功夫,在有效开展热点引导上下功夫,在有理有据开展舆论斗争上下功夫,向“新”而行、用“智”表达、从“质”发力,用手中的笔、镜头和话筒大力唱响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时代主旋律。
(作者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本文系作者在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经济报道”专题评议会上的讲话摘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备19055723号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