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照片对比看丰收之变
黄博涵 http://cnpressphoto.com 2023-10-11 16:12:12 来源:新华网
0

  新华网合肥9月23日电(记者黄博涵)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在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记者用一组丰收的新老对比照片,用镜头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巨大变迁,展现我国几十年来农业的飞速发展。

  拼版照片:上图,8月2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山南镇龙嘴村再生稻种植基地,当地农户抢抓农时收割头茬再生稻(新华社发陈家乐摄);下图,辽宁省盘锦农垦局大洼农场自己动手制造小型动力水稻收割机,这种收割机一人操作一天可割稻25亩左右(1966年1月18日发,新华社记者刘非摄)。

  拼版照片:上图,8月2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山南镇龙嘴村再生稻种植基地,农民驾驶机械在田间进行收割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徐勇摄);下左图,吉林省白山市胜利二村农民金哲根一家在收割水稻(1997年10月15日发,新华社记者丁仁贵摄);下右图,宁夏银川市郊区农民在紧张打碾(1987年10月17日发,新华社记者吴文彪摄)。

  拼版照片:左图,8月15日,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华龙街道东方村的农民在转运稻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邱海鹰摄);右图,四川简阳县的农民担着脱粒的水稻回队(1960年9月29日发,新华社记者孙忠靖摄)。

  拼版照片:上图,9月14日,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稻农在稻田里将刚收割的水稻装袋(新华社记者唐奕摄);下图,辽宁省庄河县青堆公社小姜屯生产队社员在打场准备交售新粮(1979年12月12日发,赵元洪摄新华社稿)。

  拼版照片:上图,9月18日,农民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水稻种植基地收获稻谷(新华社发龙元彬摄);下图,广东省从化市乌石村农民进行水稻脱粒(1997年11月18日发,新华社记者潘家珉摄 传真照片)。

  拼版照片:上图,9月18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前吴庄村,村民利用收割机收获成熟的玉米(新华网发王彪摄);下图,辽宁省昌图县老四平公社七家子大队农户牟凤山一家喜收玉米(1983年10月6日发,新华社记者孙连生摄)。

  拼版照片:上图,9月18日,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前吴庄村,村民利用收割机收获成熟的玉米(新华网发王彪摄);下图,2008年10月23日,一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农民在收玉米(新华社记者李云平摄)。

  拼版照片:上图,9月9日拍摄的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举办地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横岗社区的巨幅稻田画(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郑远摄);下图,9月,四川著名的产米区川西平原到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1963年9月16日发,新华社记者孙忠靖摄)。

  拼版照片:上图,9月18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东张孟镇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农户使用机械设备收获花生(新华社发郝群英摄);下图,山东省蓬莱县城关人民公社团结生产大队的社员们正在抢收花生(1959年11月4日发,新华社记者李成美摄)。

  拼版照片:上图,9月2日,在四川省盐边县惠民镇兴隆村丰收后的稻田里,两位主播在直播推介当地农特产品(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下图,安徽省砀山县良梨乡果农拉着水果到市场销售(1998年9月16日发,新华社记者王雷摄传真照片)。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金英花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备19055723号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