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江南,春风吹绿了抚河两岸,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200多米长的书铺街颇显颓废,一块块留着深深车辙的青石板诉说着由盛及衰的历史。曾经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的书铺街,如今冷冷清清;曾经身怀绝技、刀法娴熟的刻书匠,如今越来越少,这一传统工艺也濒临消失……说起这些,金溪县雕版印刷手工技艺传承人许挺黯然神伤。新华网杨益民摄
赣版古籍在我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溪浒湾的雕版印刷久负盛名,曾是江西最大的印书中心,清代全国四大刻书中心(北京、武汉、浒湾、四堡)之一,长期饮誉全国刻书行业。新华网王凯丰摄
浒湾出产的印书款式大方,校勘精细,字体规范,装帧牢固,长期饮誉全国刻书行业。浒湾雕版印刷特点尤为鲜明,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制板、写样、刻版、印刷、装祯等工序,现在这些工序都由许挺和另外几个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分工协作来制作完成。新华网王凯丰摄
想要制作一个好的雕版,制板选材是第一步。先选择适宜雕刻的树材,如小叶樟木、梨木、枣木、荷木,锯成2厘米厚的板材,放通风处阴干。图为制板师傅全建武正在对板材进行刨光。新华网杨益民摄
两面刨光后,裁成比书面略大之书板。如板材狭小,可两块拼合使用,但要严丝合缝。新华网 王凯丰摄
制板选材之后是写样,写样师傅林家琛正在用极薄的毛太纸按版式书写。古籍一般半页8-12行,行之间用界行分隔,每行字数一般是行数的2倍。新华网杨益民摄
正文字体一般为宋体、仿宋体、楷体,平整规范,特殊的用隶、篆、行、草或作者手迹。写样完成后,要请人校正,有错即挖改之。新华网王凯丰摄
在许挺看来雕刻是最难的工序,他介绍,刻板得有过硬的雕刻水平,娴熟的刀法才能把字、画刻出棱角与神韵,要达到这种地步,起码需要三五年时间练习。新华网杨益民摄
“先按字迹墨线精雕细刻,后将空白部分剔除,使墨迹形成约1毫米凸起的反字。”许挺说,书板每块可刻两面,印成后得两页书页。刻字刀有拳刀、曲刀、雀刀、挑刀、枝凿多种。刀法分出门与归身两大式,出门刻直纹,归身刻横纹。新华网王凯丰摄
开刻先在字迹周围划刻一刀,放松木面,称“发刀”,实刻则以右手握刀,左手拇指抵助,先刻直线,再横放书板,逐一雕刻点、勾、撇、捺,完成全字。最后用挑刀剔除空白木面。雕刻完成后,文字要清晰流畅。新华网杨益民摄
雕刻制作完便是刷印,书板平放案上,四角以纸垫稳,以棕帚蘸墨汁涂擦板面,要求“四周到,中间黑”,再铺上印纸,以棕刷抹擦,使印纸匀称着墨,揭下即为正文书页。新华网王凯丰摄
每刷一张须蘸墨一次,务求字迹清晰,书面干净无多余墨痕。此时纸墨质量及印工技术很重要,决定了书的质量。图为印刷师傅戴丽红正在印刷“临川才子金溪书”字样。新华网杨益民摄
装订是最后一道工序,首先“折页”将印好的书页按书口象鼻线对折,使字迹向外。然后“配页”,按一册书的页码顺序排配完全,不可重复或缺页。第三步“齐栏”,把配齐的书页按书口下框线对齐,使全部书口对折处整齐如切。新华网王凯丰摄
“订线”,一般在封面确定钉眼四个,用丝线往返穿贯,使之牢固订紧,讲究的书订线之前可用绢绸包角、粘贴平整,再订线压紧。图为装订李伏莲正在查看重新装订好的清代古书籍。新华网杨益民摄
浒湾镇书铺街近年来不断有清代木刻雕版珍品面世,勾起人们对“金溪书”昔日辉煌的追忆。图为许挺正在整理清代古雕版。新华网王凯丰摄
辉煌已成为历史,没落是眼前的现实。许挺表示,金溪雕版印刷手工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浒湾镇上的大多数居民早已不会传统雕版印刷的技艺。新华网杨益民摄
由于科技的进步,机械化印刷已全面取代手工印刷成为现代印刷业的主流。图为许挺正在整理雕版印刷古籍。新华网 王凯丰摄
许挺呼吁,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护传承人,帮助他们整理技艺资料,建立档案,提供传习和展示的场所,让金溪雕版印刷技艺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新华网杨益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