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陈顺楷把头靠在写着女儿生日的门沿上,陷入沉思。 多年的肺病让陈顺楷无法下地劳作。班彩阳摄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鸭子口乡古坪村。李代英的家在古坪村朱家塘,由于交通不便,山上仅剩下三户人家。郭秋源 摄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付家堰乡田家山村。80岁的杨国相丧偶多年,也没有子女。翁蒙蒙 摄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五尖山村。田地都在石丛里,当地人称作“鸡窝地”。种田的李汉修辛辛苦苦一年,全年的收成就是几百斤玉米和一点烟叶。严紫薇摄
兴山县高桥乡双堰村。42岁的单身汉卢元富,门上贴了一对“女神”。腰椎受过重伤的他希望学一门技术,挣钱娶个媳妇。 陈俊摄
秭归县屈原乡北峰村。爱整洁的向德锟用收来的旧纸箱作衣柜。田云开 摄
秭归县水田坝乡龙潭湾村。6岁的王照丽,抽空写作业。她的裤子破了个大洞,鞋也破了个大口子。父母身体有病,年纪小小的她就会做饭、洗衣了。刘娇 摄
点军区花栗树村。低保对象董良华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尔可/摄
图集简介
2014年夏天,由三峡大学30名大学生志愿者拍摄的反映当地贫困现状的图片展,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博物馆展出。看着市民在照片前驻足,脸上流露出震撼的表情,和这些照片中的“主人公”同吃同住了十几天的班彩阳有一种想哭的冲动。“这些摄影作品少了些书生气,多了些以现实眼光感受社会的成熟。”三峡大学的一位老师看完展览后这样感慨。
自今年年初以来,宜昌市决定对30个特别贫困村开展重点帮扶,并发起“春暖扶贫摄影”行动。三峡大学30名摄影专业和爱好摄影的大学生报名成为志愿者。每人负责一个村,每村采访30户。他们利用节假日,数次住村入户,完成了对30个村中最贫困的900户家庭的调查,拍摄了8万多张照片。
学生们在拍摄中发现了许多贫困生活的真实面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楠木桥村的李圆娥,是一个得了佝偻病的老婆婆,儿子多年没有回来。独居在土坯屋的老人吃药时总是背对着班彩阳。班彩阳偷偷将老人放在枕头下的药瓶打开才发现,老人把整瓶的药片都掰成了碎片,每次只吃一小片——从李圆娥的家,到最近的卫生室,需要翻几座山。
走访长阳县古坪村的21岁女生郭秋源,头一回在陌生人家里睡觉,农户老俩口将唯一的床让给她,晚上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她发现有东西在撞床,吓得从床上跳下来。老人匆忙赶进来点亮灯,才发现是一头小猪。主人很不好意思地告诉她,前几天下雪,猪圈塌了,猪槽只能放在卧室。
远安县彭家湾村,每天早晨,志愿者刘晟喆跟随着村民走几公里的山路背水,先把土坑里漂浮的一些枯枝败叶撇开,再把发黄的水用木桶提上来。他喝了一口煮开的水,眉毛皱成了一团:“涩得很,还有一股霉味。”
在志愿者的镜头中,很少见到年轻人。贫穷,让村庄了无生气。彭家湾村的一个姓黄的年轻人,专门到外面去学习种植技术,想回来改变一下村里的状况,最后放弃了。准备再次出门打工的他对刘晟喆说,在外面学得很好,回来没有一点用,土地不适合,种什么死什么。实际上,有可供耕作的土地在这些山村已是奢侈,大多数村里,守着几十平方公里的山地,人均耕地还不到1亩。
大学生们的镜头,为当地扶贫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影像资料。他们的记录已经产生了社会关注。目前,宜昌市政协已经启动实施了由30位政协委员为主体,以精准扶贫为主要内容的“春暖”助推扶贫行动,走访困难群众1388人,精准帮扶856人。此外,当地还拟订了相关的产业帮扶计划,总投入超过1500万元,通过扶贫产业化,帮助这些照片中的“主人公”脱贫。
拍摄心得
李圣杰:年轻的我们,总把一切想得太美好、浪漫,却不知道艰辛与苦难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
覃荆州:有一种生活,你没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些地方,你没生活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贫瘠。
侯淙瀚:我心灵受到了一次彻彻底底的震撼。玉米做主食,一年吃一次肉,冬天只能穿单衣靠生火取暖,全村只有在过年期间才能看见年轻人,老人得了病只能在家中躺着。
张成:他们的生活远离城市,好像被社会抛弃一样,那里的年轻人都是靠在外打工支撑着整个家,好多家庭就是因为无法维持生计,分崩离析,让孩子从小就没有爸妈。
杨柯:一个穷的小山村,不是所有都不好,我觉得在穷的环境下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很重要,他们的朴实是大城市里缺乏的东西。
王迎凤:这次下乡拍摄,不是表现我内心有多坚强,也不是表现我能有多吃苦。相反,它更是作为一种警醒,时刻提醒着我,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么一群人,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班彩阳:希望再过几年还能有机会回到这里,拍出完全不同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