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期刊的封面与一个国家的记忆
徐步 徐欣 http://www.cnpressphoto.com 2010-02-01 11:33:09 来源:
0

一本期刊的封面与一个国家的记忆

——从《人民画报》的封面看大国脸谱

                       人民画报  徐步徐欣

在全国近万种期刊中,《人民画报》被誉为“中国国家画报”,肩负着宣传中国形象的重大外宣使命。从毛泽东主席为创刊号题写刊名,周恩来总理亲自审阅画报稿件,到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人民画报》题词,再到胡锦涛总书记把《人民画报》作为国礼赠送给罗马尼亚友人,没有其他哪本期刊像它一样承载过共和国领袖这样多的关注。因为这样的刊物特性,《人民画报》自1950年创刊之日起,就与共和国紧密相连。它的封面,记录了新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展示了社会发展变化的潮流。本文拟从期刊封面的重要意义、《人民画报》的刊物特点、不同时期画报封面的分析这三个方面,论述独特的画报封面文化内涵。

 

封面的意义和图片的共性

封面,对一本期刊的编辑和读者而言意义不同,却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期刊最直接的外观存在,封面是期刊的第一页,在期刊制作过程中,封面往往不是首先完成的环节,却一直都是编辑部花费最多功夫、反复推敲的关键所在。编辑们通过封面,将杂志的办刊理念、整体形象、独家风格、刊物内容集中展现;读者们通过邮局订阅、报刊亭零售、图书馆借阅等各种方式取得刊物,首先关注的也是封面,并迅速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他们所熟悉的期刊的一贯风格、本期的主打文章和新闻点、区别于其他杂志的独家卖点。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封面是一本期刊的形象代言和主打页。

从直观的阅读感受来说,封面由图片内容和文字内容组成,两者相辅相成。文字内容包括刊名、文章标题,这些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介绍本期刊物的内容,从设计角度而言,文字通常让位于图片内容,起到点睛的作用。与之相比,图片内容对读者更具有吸引力,更能以形象的方式传递刊物信息,因此图片内容在封面中所占比重大大超过文字内容,是封面的重要元素,需要编辑人员花费更多心思。

采用何种图片内容,各家期刊社见仁见智。作为封面的图片,可以是一幅或多幅照片,也可以是漫画,甚至可以是由色块或线条组成的一幅美术作品。例如《纽约客》的封面以漫画出名,并鲜有改变,封面漫画也成了这本杂志的一个标志性元素;《第一财经周刊》一直采用美术作品,以鲜艳的色彩、醒目的图画独树一帜。大多数期刊,则普遍采用了摄影作品作为封面的图片内容。摄影作品的可选择性更宽泛,并且能将新闻性与艺术性很好地相结合。

尽管封面图片千差万别,但其中仍然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值得遵循:

首先,图片内容的选择一定是与期刊定位密切结合的,图片应该更清晰地彰显期刊的办刊方针、内容特征。例如,创刊于1892年的《VOGUE》杂志,被誉为“时尚圣经”,在时尚领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的封面图片,无论是早期的美术插画,还是后来的照片,无一例外地通过盛装的女性形象,来展现杂志所推崇的优雅经典美。封面图片始终与《VOGUE》的时尚理念紧密结合。像背着登山包翻山越岭的照片,通常只会出现在旅游、户外运动的杂志封面,而不会出现在《VOGUE》的封面上。

其次,如果采用摄影作品作为封面,这张照片往往是成组图片中综合信息最丰富、画面最出彩的那张。例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人文领域备受读者推崇,它的封面图片以精心选择的摄影作品著称,主题多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兼具艺术的审美性和现实的人文性,同时,杂志社不惜血本,全力追求最好、最精彩照片的执着态度也在业界有很好的口碑。美国《国家地理》通过千挑万选的封面照片和内文组图,来展现它颇具水准的照片质量,而这,也是吸引许多忠实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则,以人物为中心的摄影作品作封面,往往比无人物出现的纯风光、场景照片具有更好的效果。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事件的中心,有人物出现的照片,通常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例如,《新闻周刊》亚洲版200954日刊和727日刊,均以中国制造业为主打文章,54日刊采用了正在作业的汽车制造工人为封面图片,727日刊则用黄色做底,单单突出了封面文章的红色标题。比较而言,前者更生动,细节更丰富。

以上论述了期刊封面中图片的作用,以及普遍存在的共同性,这些要点与各个期刊的特性并行不悖。在具体的期刊制作过程中,杂志社结合自身刊物的定位、编辑方针,更可发展出独特的封面文化。

 

《人民画报》的独特定位

作为中国国家画报的《人民画报》,始终与共和国紧密相连。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创办一本全国性的大型画报,并定名为《人民画报》。19506月,毛泽东主席为这本新杂志题写刊名。当时,他分别在两张纸上写下了六遍“人民画报”字样,并在他满意的一条的右上方画了两个圈,这便是被一直沿用至今的《人民画报》刊名。同年7月,《人民画报》创刊号面世。封面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人民敬爱的毛主席挥手致意。这本初创伊始就带上大国烙印的刊物,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持续关注。

1970530,周总理对人民画报社送审稿件作了具体批示,此后直到1971年底,周总理在百忙中都亲自审阅画报稿件、为画报改稿。1990年,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分别为《人民画报》创刊40周年题词。2004613,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罗马尼亚,将一本19798月号罗马尼亚文版的《人民画报》赠送给当地友好人士塔尼亚?扬库,其中《老战友重访中国》一文详细记录了其父达维德?扬库和另外两位罗马尼亚医生在中国进行医疗救护和培训医护人员的事迹。

这本自诞生之时就得到共和国领袖极大关注的杂志,深知自己的重任,在发刊词中这样描述所承担的使命:“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工作和经济建设工作。我们的国家每天每天都有进步,每天每天都有新鲜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来。人民画报的主要任务就在于用摄影机和画笔来向全国人民报道这些使得每一个人感到兴奋鼓舞的新鲜事物。”这样的一段话,在今天重新阅读,尽管用词方式令人略感老套,但其中蕴含着对重新崛起的中国的热爱、对办刊工作的热情仍然鼓舞着每一个画报人,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1952年,中宣部即审定《人民画报》以国际宣传为主,规定画报的主要任务是“以图片形式进行国际国内宣传”,同时明确了读者对象、报道内容范围、编辑方针等。随着共和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民画报》的报道内容也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国家重大事件的关注与记录,对社会发展的把握与报道。这本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刊物,近60年来毫不间断地向国际国内展现东方大国的风貌,在当代期刊发展历史上,创下了多项纪录:

它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

它是国内第一家大量使用彩色胶片和实现彩色印刷的期刊;

1951年后,《人民画报》英、俄、法、日、西班牙、德、印地、阿拉伯等文版相继创刊,文种版本最多时达26种,发行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72年,期印总数突破100万,创造了中国期刊发行的历史之最;

它连续出版近60年,是新中国唯一没有停过刊、刊期最久的画报。

截至20098月,《人民画报》已经连续出版734期,这些画报用大量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涉及重大事件、经济建设、人物风采、社会生活、山川风物、历史文明、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历史长卷,为宣传中国、促进中国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发挥了窗口和桥梁的作用。《人民画报》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诸史的见证物。

结合前文对封面作用的论述,以及《人民画报》的刊物特点,我们将清晰地看到,作为刊物第一页的《人民画报》封面,在代言“中国国家画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一幅幅精美的封面,正是历史的生动定格。

 

细看《人民画报》各时期封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民画报》的报道内容每有侧重,这样的变化也相应地体现在封面上。从封面图片的内容、构图、摄影对象等角度,我们可以将743幅封面分成以下阶段进行解读,并从中勾画出一条紧扣历史的发展脉络。

119501965反映新中国的建设时期

当新中国的工业、农业建设大步向前,取得骄人成绩时,火热的建设场景、丰收的稻谷成为封面图片的重点内容,工人阶级与农民兄弟是这个时期画报封面人物的主体。这个阶段的画报封面图片,以反映新生的人民国家的发展建设、百姓安居乐业为主要内容。大量采用人物摄影作品,通过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来展现创造新生活的人民。封面人物包括矿工、纺织女工、采棉工、老农、少先队员、青年学生、战斗英雄等,涉及工农兵学各个群体,其中以工人作为封面图片的有23幅,农民18幅,儿童28幅,舞台人物23幅,少数民族10幅,军人6幅。

封面摄影作品以静态场景为主,突出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背景比较单一,不传递更多的信息。即便有丰富的背景,其作用也在于更好地表现人物,例如农民身后雪白的棉花垛、成堆的稻谷,工人身后的矿山、机械等。这些出现在封面上的人物,虽然个个表情生动,但大多以群体形象出现,个体身份都比较模糊。除了特别著名的几位封面人物,例如195911期的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196020期的“燕子突击队”队长邢燕子、19641期的演员杨丽坤等,大多数的封面人物其实是一个阶层的象征。例如19505期、195512期的封面,都是手捧金灿灿稻谷的农民,今天的读者已经很难明确这两位农民的身份,他们在哪个村,叫什么名字,他们拍这张照片时有什么样具体的故事。让我们把这两张照片重新放入当时的报道背景中去理解。农民与稻谷,代表着土改的成果、农业的丰收,传达了当时的意识形态。因此,当时的封面摄影没有去强调拍摄对象的个人信息,只侧重集中表现他对所属群体的代表意义。

219661976“文革”时期

这期间的封面图片,仍然以摄影作品为主,间或出现绘画作品。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毛主席是出镜率最高的封面人物,以他在天安门检阅、出席会议、发表讲话等为内容的封面图片达40张。舞台艺术摄影作品仍是编辑所青睐的封面图片,达11幅。军人、工人、农民的形象,也常见于封面。整体看来,封面图片的色调以蓝、绿、灰为主,后期渐渐丰富。这种变化正是与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背景相吻合。

319772000反映蓬勃发展的教科文体

国家对“文革”的恶果进行拨乱反正,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排球、乒乓球等走出国门,一大批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这些变化也表现在了《人民画报》的封面图片上。

这一时期,运动员、影视明星、科学家频频出现在封面上,其中影视明星舞台演员达44幅,运动员24幅,科学研究者17幅。这些封面人物包括龚雪、陈冲、刘晓庆、巩俐、宁静、瞿颖等演艺名人,郎平、朱建华、张德培等运动员,钱学森、吴恒兴、王忠诚、柳传志等科学工作者。与第一阶段的人物摄影作品相比,这些图片突破了静态场景的限制,将人物放置在鲜明的事件背景中,例如19808期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正在进攻扣球,即反映了中国女排在当年的南京国际女排邀请赛上分别战胜日本队和美国队,获得了冠军,也从此拉开了女排“五连冠”的传奇。这些取得骄人成绩的佼佼者,不仅代表了各自领域的突破,更彰显了个人的风采。

42001至今新世纪的风采

图片内容更加丰富,封面人物囊括国家领袖、普通百姓、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等,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关注国家的新闻事件、民生发展、大国外交、文体盛事、环保问题等多个方面,例如中国加入WTO、神六神七、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等。

从摄影作品的艺术性而言,也更上一个台阶,图片亮丽醒目。以“精品”的标准遴选,在重大题材报道中,注重封面图片选择的独特角度,例如200889期的封面,分别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为主题,显示了编辑独特的匠心。此外,封面设计上开始加入技术手段,部分地采用合成图,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20084期两会主题的封面图片、20094期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的封面图片。

在精心做好画报封面的工作上,更是以“亮丽夺目、耐人寻味、与众不同”为标准,务求让刊物的第一页更加出彩。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论述,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作为“中国国家画报”的《人民画报》,自始自终以对国际国内宣传中国为重点内容,全面展现各个时期国家的热点、焦点,共和国的重大事件、历史节点也在画报封面上得到了相应的体现,画报的封面成为60年历史的生动定格。

《人民画报》的封面图片,以形象生动、层次饱满的人物摄影作品为主,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其中既有带领共和国前行的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为共和国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的普罗大众,他们共同组成了奋力前行的中国人形象。

在这些图片中,个体的形象逐渐清晰,个体的特点逐渐鲜明,他们不仅引领了所在行业的潮流与成就,更代表了自己独特的风貌,这些活泼的面孔最终组成了一张生动大国脸谱,面向世界,展现东方的骄傲。《人民画报》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伟大人民,留下了美丽的动人的记录。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 [字体: ] [打印] [关闭]
发表评论

会员名:   密 码: 论坛会员注册 查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信箱:cnpressphoto@gmw.cn
京ICP备19055723号  Copyright ©cnpress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