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业的发展使反映快捷、视觉冲击强的图片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省级党报将新闻图片提升到与文字并重的位置,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尊重新闻规律的体现。创新党报图片报道,关键是要提高新闻性、真实性和艺术性。
实践说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理念,不仅被广泛认同和接受,而且也越来越成为各报的自觉行为。从省级党报的变化可以看到,图片不再仅仅作为版面美化的附属和文字稿件的陪衬,图片功能更加放大、内涵得到挖掘、手法运用不断更新;从表现形式上也可以看到,图片采用量越来越多,版面占有位置越来越大,图片与文稿的比重也在增加。省级党报大胆运用图片,以图片带稿件、以图片带版面,反映了新闻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常规报道中,图片能够挑大梁、唱主角的情况不仅少,而且局限于大事大处理的特殊版面。究其原因还是好图片太少,大量图片报道题材单一、拍摄角度老套、形象不够生动、技巧运用不当,新闻价值不高、时效性不强、拍摄质量低下,弱化和削减了新闻图片的表现力。因此,省级党报要推进图片报道创新,增强表现力、提高引导力,最重的是要立足增强党报图片的新闻性、真实性和艺术性,不断推出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统一的优秀图片。
一、突出新闻性是提高党报图片质量的关键
报纸是新闻纸,图片里要有新闻,这是基本准则。由此才能满足读者"先睹为快"和"百闻不如一见"的愿望。新闻图片首先是新闻,这是新闻摄影的第一要素。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价值取向,新闻发现是摄影记者的第一素质,新闻摄影应当最大限度地追求新闻图片的信息含量,挖掘新闻摄影的新闻价值。摄影记者要增强对现场视觉语言的发现能力,增强对新闻事态、发展变化的基本预见能力,增强驾驭新闻事件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独家采访的时候,拿出精彩的照片;在众家采访的时候,拿出与众不同的照片。
新闻图片的新闻价值,有时甚至超过文字报道的价值。新闻图片的价值表现形式有多种方式,有以大见大,也有以小见大。在新闻摄影中判断一幅图片的新闻性,主要是看图片是否抓住了新闻事实中的典型瞬间,包括神态典型瞬间、动作典型瞬间、情节典型瞬间和环境气氛典型瞬间,具备了其中一个典型瞬间,就具有了一定的新闻性。此外,突出新闻性意识着要注重时效性。新闻照片的价值体现在视觉信息的快速阅读、快速传播。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工作节奏在加快,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在提高,对新闻图片的阅读和审美要求也在提高。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图片的时效性要强,反映的要是正在进行或刚刚发生的事件,过时的、陈旧的东西不能成为图片的报道内容。一张新闻图片,如果失去了时效性,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可视性、必看性就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去。突出图片的新闻性,可以有效提升党报的表现力和传播力。在版面处理上,对新闻性、时效性强的图片要打开"快速通道",以便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
从安徽日报采用图片的情况来说,加强新闻性主要是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在重大主题和重大题材的报道上有所突破。今年,安徽日报承担着很多重大宣传任务和宣传主题。十七大精神的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报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宣传报道,各地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等等。在这些重大主题和重大题材上,安徽日报都早作策划、早定选题,主动出击、改进创新,在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上充分发挥图片的新闻宣传作用。在今年抗雪救灾报道中,安徽日报摄影发稿249幅,与文字发稿比例几乎达到了1:1。
二是在加强重点摄影栏目上有所突破。围绕中心策划、围绕热点策划、围绕重点策划,围绕大事、活动、主题、成就、事件策划,拓展深度,创新手法,使一系列图片报道出新出彩。安徽日报在头版开设"江淮新风貌"栏目,主要介绍建设成就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新亮点。新闻性是栏目选图的重要标准,防止用"风光片"替代"新闻片"的倾向。在这个栏目刊发的《千亩菜花映春光》,没有新闻就是一般的风光片,与徽州的旅游结合在一起,就强化了新闻性。在处理图片时,图片表现不出来的,要善于运用文字来补充;文字表现不出来的,要用图片来补充。一张新闻图片要用在头版,必须题材重大,文字运用"画龙点睛"。
三是在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上有所突破。安徽日报近年来要求在省内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中,都能发出自己的现场图片,为此在焦点版开设了"聚焦"栏目。其中"繁昌矿难"图片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作者是一个文字记者,就是在现场举起了相机,在第一时间向大家展示了遇难矿工获救的情况。为加强队伍建设,安徽日报在全省各地共发展摄影通讯员200余名,其中特约、骨干摄影70人,对受聘担任特约摄影的人员实行按月考核,完成工作指标给予奖励。由本报记者、特约摄影、摄影骨干通讯员、摄影爱好者组成了一支勤奋敬业、能打硬仗的新闻摄影队伍,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使安徽日报的图片供稿得到有效保证。
二、把握真实性是党报图片宣传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图片的生命。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坚持和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保证主流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但是,近期新闻摄影界出现的一些问题表明,真实性的问题仍然是目前新闻图片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比如,"周老虎"事件、"藏羚羊"造假等,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杜绝假照片的出现,必须采取严格措施,切实加强防范和管理。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照片造假手段不断翻新。有些摄影作者为了追求更完美的画面,明明知道新闻要真实、客观,却有意作假、以假乱真;有的采取虚构、夸大、导演方式,表现新闻事件,更有甚者拿陈年旧片配上虚假文字冒充新闻;而那些文图不符、张冠李戴的现象,多发生在责任心不强的记者、通讯员身上,造成图片新闻的失实。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造假者提供了技术条件。但分析出现虚假和造假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对新闻图片的本质和特征存在模糊的认识,把新闻摄影与增强宣传效果混为一谈;二是作风不踏实、采访不深入,只能靠"事后弥补"来增强图片效果;三是把新闻摄影当作艺术创作,分不清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创作的区别,新闻摄影必须把真实性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创作可以有想象和典型化的空间;四是新闻职业道德缺失、动机不纯,抱着侥幸的心理和不良的个人目的发表假照片。
新闻图片造假涉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抓拍和摆拍。这也是新闻摄影界长期争论的话题。要积极鼓励抓拍,旗帜鲜明地反对摆拍。好的新闻摄影作品都是抓拍的,摄影记者要树立善于抓拍的意识,及时深入新闻现场,抓拍独家新闻,抓拍新闻瞬间,抓拍人物细节,抓拍突发事件,抓拍反映新人新事新风尚的精彩一刻。
二是图片的剪裁。 新闻摄影是瞬间艺术,精彩的瞬间非常短暂,有些新闻时间瞬间变化性强,在现场不允许记者作周密观察,拍出的图片由于受时间、角度和其他因素限制,不是每次都可以把握到位,在图片画面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可以通过后期剪裁加以简单弥补。适当剪裁可以使画面更集中、主体更突出,但是,新闻图片剪裁要坚持图片真实性,不可以改变图片的主体。
三是后期的加工。新闻图片的后期加工应该是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下对初始作品的合理处理,一切技术处理不能改变图片对所拍摄事物的客观再现。新闻图片后期加工手段,应该只限于光线、色彩调整等。
新闻失实和新闻造假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与采编人员的作风不实、心态浮躁有关。图片是摄影记者自己的作品,摄影记者镜头里"有导向、有形象、有素质"。为进一步防范新闻图片制假造假的现场出现,安徽日报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规定,并形成和健全长效机制,加强了图片的审读工作,促进特约摄影和骨干摄影自重、自爱,树立诚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杜绝假照片的出现。
三、提高艺术性是增强图片表现力的要素
在新闻摄影中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根本,同时也应注重追求新闻图片的艺术表现力。一张反映重大主题、瞬间性强、现场突出、贴近生活、形象生动、情感浓郁、角度新颖、图像清晰、说明简练的新闻图片,不但是新闻的、也是技术的、还是艺术的。可以说,优秀的新闻图片必定是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这样复杂的精神劳动过程中,摄影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毫无疑问是极其重要的,是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提高思想水平,提升艺术修养和表现力,掌握熟练的摄影技法,才能有效地提升摄影报道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只有这样,拍摄出来的新闻图片才具有视觉的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才可以激起读者的关注,引发共鸣和产生美感,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与此同时,对新闻图片精心剪裁的学问也很大,如何取舍也是艺术修养的体现。要通过合适的剪裁,使新闻照片抢眼而不伤眼,夺目而不刺目。
摄影本身是一门艺术,一幅新闻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新闻摄影作品,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角度独特"上下功夫。现在的图片存在的问题在于角度单一,不远不近、不浓不淡、不深不浅、千"片"一律。角度新颖、独特是摄影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摄影时的距离、方向和高度,反映出拍摄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折射出拍摄者思想观点的深与浅、兴趣爱好的广与狭、审美能力的高与低。摄影瞬间艺术的特点,考验的是记者刹那间的判断,不加思考地按快门培养不出好记者。既然用相机表述新闻,摄影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就一定要精到。因此,摄影记者仅仅熟练掌握摄影技术是不够的,还要千方百计增强新闻敏感与艺术美感,要围绕中心工作,关注民生、贴近百姓,去拍时代建设的新成就,去拍身边发生的新变化,去拍社会的新风貌,使拍出的照片让人感到有闪光点、有兴奋点、有新亮点,从而增强新闻图片的可看性、耐看性、再看性,做到"一图胜千言",让人过目不忘。
二是要在"立意深远"上下功夫。新闻摄影所报道的内容,必须具备新闻的传播价值,精品新闻图片的新闻价值应该更重大,立意应该更加深远。新闻摄影是"瞬间精彩典型形象"的记录,却并不是"有图必录",要达到立意深远,要做到"形在画中,意在画外",摄影者要增强"底气"、"眼界"和"学养",时刻用心和及时捕捉最具典型性的精彩一瞬,来表现时代主题、反映人物特征、突出事件本质。
三是要在"内涵丰富"上下功夫。一幅好的图片,要尽可能清晰明了地反映新闻对象的"5个W",最大限度地追求新闻摄影报道的信息含量。要讲究细节的表现,用细节去塑造形象,扩大新闻摄影报道面,无论是典型宣传、经济宣传、还是主题宣传,都要有思想、有人物、有故事、有细节。
四是要在"虚实相间"上下功夫。虚实相间是中华民族文化表现的重要方式,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新闻图片也要追求虚实相间,要主次分明、突出主体、烘托氛围,增强新闻图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现代电脑技术与设计理念,也可融于和寓于新闻图片中,增强了报道的直观性。力求内容要有新意,画面要有美感,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以适应广大读者的审美需求。
五是要在"以情感人"上下功夫。新闻摄影的重要功能是纪实与传情。图片是版面中最具强势的视觉对象,能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心理上的唤醒。如汶川大地震中,一双受伤的手、一个期盼的眼神、一行悲怆的眼泪,这些图片给人们的冲击往往可以胜过千言万语。因此,摄影者要注意刻化和表现人物的感情世界、传递真情实感、使人过目难忘,情在图中、自然流露,不矫情、不造作、不虚假。省级党报要不断推出反映本土新闻人物与富含人情味的图片报道,以增强亲和力和提高吸引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摄影报道风格。
创新图片报道面对许多新课题,需要用新的理念、新的实践去解决新问题。只有应对读图时代的挑战,真正让新闻性、真实性、艺术性兼备的好图片在新闻报道中挑大梁、唱主角,就一定会有力提高党报的办报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