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新闻报道的方式和渠道会在多大程度进行改变和创新,目前还无法预知。可预见的是,传统的报道模式,不论文字、图片,还是单一的视频,或声音,都不可能主宰新闻报道形态,取而代之的将是新媒体。
什么样的新媒体?必须符合载体新、形式新、理念新的特点。
载体新:除了网络、手机,现在国外开始流行的电子书即将风靡中国。此外,点播电视的互动模式也必将逐步推广。
形式新:主要指新闻产品本身。一种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并能够在网络、手机、电子书和点播电视上播放的全新报道形式将应运而生。在这种全新的报道形式下,从媒体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渠道和终端将是王道。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不论哪种具体的报道形式和内容,都必须首先考虑渠道和载体,为终端服务。
理念新:指的是从传统单向传播的理念向未来双向对等传播的理念过渡。
在视觉报道中,作为凝固影像的新闻图片要想在新媒体形式下得到升华,必须考虑图片、图表等静态影像在多媒体融合状态下如何更好地被展示,更大限度地被挖掘其内在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借用声音,视频和电子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合成全新的图片报道产品就成了传统摄影人和图片编辑需要研究的课题。
在一些实验性的操作中,我们逐步认识到,用全新多媒体形式包装的视觉报道产品,在静态视觉部分(照片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一、静态照片的数量需求呈几何级上升。
在传统图片报道中,往往因过于强调“决定性瞬间”的意义而不自觉地“杀掉”许多“多余”的画面。而在多媒体形式下,许多“多余”的精彩瞬间将变得不再多余。传统图片报道只需要考虑空间,而在新形式包装中,时间也成了必须考虑的要素。数量上的需求跟流媒体播放在时间上的要求息息相关。没有足够的数量,就不足以在时间线上支撑起一个内容的长度;二、静态照片要体现不同于动态视频视觉的特点。
必须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摄影本身的特性,即摄影画面不同于眼球视觉的功能。如大光圈,小景深,特写镜头和特殊视觉效果拍摄的运用等等;
三、从目前的用户反馈来看,故事性强、有情节有观点的报道仍然具有广大的潜在市场。
在这一领域,图片故事的视觉多媒体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同国画中的留白,每张新闻照片都是独立的,不似流动影像会逼迫着观众走,照片允许观众停下来思考。静态照片在多媒体形式下,具有给观众和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空间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这种表现形式更适合报道主观性较强的图片故事;
四、静态照片具有独立、相对小数据量、决定性瞬间的魅力等流动影像不可替代的特点。
在未来的手机媒体和电子书媒体上,这些特质都可能成为其部分替代视频的理由;
五、静态照片在多媒体形式呈现中,一定要体现细节性和故事性,这是抓住观众和读者的本质。
相比而言,形式感的拍摄手段虽然仍然需要,但在数量上却远没有故事性的画面那么多,那么重要。
6月30日至7月4日,在由新华社信息中心牵头举办的“新媒体报道”高强度培训中,24名具有完全不同岗位背景的年轻记者和编辑接受了一个高强度培训,并作出一些实验性的尝试:他们每个人都必须同时运用文字、照片、音频和视频的采集和合成手段,在24小时内完成新闻素材的采集、编辑和合成,最终制作出一段长度在2分钟左右的多媒体新闻产品,其中包括一篇文字,一个照片FLASH展示,一篇音频报道和一篇视频报道,并最终上传到一个指定的网络页面。
此次实践证明,具有视觉训练基础的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在多媒体融合方面具有更迅捷的接受能力和更大的潜质。来自新华社摄影部的5名年轻编辑和记者都出色完成了作业,他们的作品被中外教员一致认为优秀。
实际上,新媒体视觉报道方式在国内外媒体中都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尝试和运作。本世纪伊始,世界最著名图片社,马格南图片社和七星图片社就开始逐步尝试新媒体图片报道,即一种用静态照片为主,加上大量采访现场音,解说词,乃至音乐为一体的图片故事报道形式。在国内,上海《东方早报》,广东《南方都市报》等都市报纸都在网络版报纸中将这一种图片报道手法大量运用,并取得了网上受众的认可。近年,许多媒体又在原先静态的多媒体视觉报道中增加了人物采访的视频画面,使得新媒体呈现下的视觉报道显得更加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有人或许会说,在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秒钟可以记录60帧高清RAW格式定格画面的摄像机,视觉的流动性和凝固性似乎从此可以和谐统一了。但区别在于,静态摄影记者开始接触视频摄像时,总会带着“决定性瞬间”的意识控制,会更多地乃至刻意地使用特写,大光圈。这样的视频拍摄手法在以短小精悍,视觉特色突出为特点的多媒体视觉报道呈现下,更容易抓住受众的眼球;而以强调中景取景为特点的专业摄像习惯拍摄,截取的每一帧定格画面几乎都是不合格的新闻照片,容易存在视觉元素庞杂,景深过大和视觉冲击力弱的毛病。一个平淡索然的画面注定不是一个决定性瞬间,自然无法给受众以深刻的印象。这一对比分析结果或许便是对以上案例中,为什么摄影记者做得更优秀的一个注解。
由此可见,仅就视觉而言,视觉报道的多媒体化绝不是简单的电视报道的新媒体化,而必须强调多媒体的融合,强调照片与视频结合,动与静的结合。一味强调流动影像在多媒体形式中的强势地位必将走入另一个死胡同。因为千万不要忘记:没有人会记住一段影像和视频,但大多人会记住一个重要的瞬间。这就是流动影像与决定性瞬间在视觉上的根本的差异。
当然,视觉报道的多媒体尝试,绝不是流动影像与静态影像二者的纠结。声音的采集和音乐的配合,都将为影像表现本身增加难以想象的感染力。所以,提高多媒体工作能力和增加音乐修养,对未来的视觉记者和视觉编辑们,都将绝对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作者单位:新华社摄影部)
|
·多光谱无人机成农业新神器,如何造福小农户?
·2024年第二十五届CHINA P&E圆满闭幕
·探索打开物性的超视觉影像
·新华社摄影记者凭什么拍得好看?
·昼夜清晰,用途广泛!揭秘大疆行业全新多光旗舰负载禅思H30系列
·索尼G大师镜头FE300mm F2.8 GM OSS发布
·尼康NIKKOR迎来90周年庆
·哈苏 XCD 4/28P|轻便中画幅广角镜头